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ID:34585172

大小:3.87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08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1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11.1中文摘要⋯⋯⋯⋯⋯⋯⋯⋯⋯⋯⋯⋯⋯⋯⋯⋯⋯⋯⋯⋯⋯⋯⋯11.2英文摘要⋯⋯⋯⋯⋯⋯⋯⋯⋯⋯⋯⋯⋯⋯⋯⋯⋯⋯⋯⋯⋯⋯⋯51.4材料与方法⋯⋯⋯⋯⋯⋯⋯⋯⋯⋯⋯⋯⋯⋯⋯⋯⋯⋯⋯⋯⋯.141.5结果⋯⋯⋯⋯⋯⋯⋯⋯⋯⋯⋯⋯⋯⋯⋯⋯⋯⋯⋯⋯⋯⋯⋯⋯.201.6讨论⋯⋯⋯⋯⋯⋯⋯⋯⋯⋯⋯⋯⋯⋯⋯⋯⋯⋯⋯⋯⋯⋯⋯⋯.301.7结论⋯⋯⋯⋯⋯⋯⋯⋯⋯⋯⋯⋯⋯⋯⋯⋯⋯⋯⋯⋯⋯⋯⋯⋯。401.8参考文献⋯⋯⋯⋯⋯⋯⋯⋯⋯⋯⋯⋯⋯⋯⋯⋯⋯⋯⋯⋯⋯⋯.4

2、11.9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62致谢⋯⋯⋯⋯⋯⋯⋯⋯⋯⋯⋯⋯⋯⋯⋯⋯⋯⋯⋯⋯⋯⋯⋯⋯473脂联素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48泸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懒鬻誉悯究㈣Y2602㈥104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索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客观辨证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66例经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48—88岁

3、,平均(67.65±10.65)岁,其中伴有吸烟者27例、高血压病44例、糖尿病9例,根据CGA结果中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对患者进行病变程度分组及中医辨证分型;另外选择了18例门诊考虑冠心病,但CAG未见冠脉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4—86,平均年龄(65.83±11.25)岁,伴有:吸烟者5例,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2例。检测上述所有患者血清APN含量,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不同组患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APN水平及不同中医证型组之间冠脉病变程度的分布。1.随机选择符合诊断标准

4、的冠心病患者66例,并排除不符合标准,资料不全的患者。2.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脉造影结果等一般资料,根据患者CAG结果中报告的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0例、双支病变组28例、多支病变组18例;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将患者分为4个中医证型组:心血瘀阻证22泸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例、痰阻心脉证15例、阳气虚衰证15例,气阴两虚证14例。3.另设非冠心病对照组18例,以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4.所有纳入

5、试验的住院患者均在入院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并通过离心收集血清,低温保存备用。5.APN含量测定: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APN含量并进行比较,判定APN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6.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所有数据首先录入excel电子表格初步整理,然后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夏±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首先用F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RXC列联表单元格理论频数太小时(1/5以上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或1个以上

6、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1),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计数资料用Kruskal.WallisH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各冠脉病变组,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组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除气阴两虚证体重指数低于其他个证型外,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O.05),各组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2.冠心病患者血清APN含量测定为(15.21±5.96)ug/ml,低于对照组(26.14±6.18)ug/ml,

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单支病变组(19.58+4.82)ug/ml>双支病变组(14.83±5.85)泸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ug/ml>多支病变组(11.164-4.38)ug/ml,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8、阴两虚证“3.36±4.47)ug/ml,各中医证型组血清APN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