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76630
大小:241.3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8
《“企业本位论”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LABORECONOMICSANDPUBLICPOLICYRESEARCHCENTERZHEJIANGUNIVERSITY工作论文系列LEPPWORKINGPAPERSSERIES本文已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企业本位论”反思∗姚先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摘要】:“企业本位论”对我国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企业不是真正的权利主体,而是许多权利主体通过契约关系组成的复杂结构。必须进一步明晰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的个体权利,理清企业内部权利关系,才能建立起高效运行的企业治理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本位论”应转化为“个
2、体本位论”,从着重处理国家与企业关系转为重点处理国家与个人关系,把产权界定、人权保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性基础设施”。【关键词】:企业本位个体本位改革制度性基础设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的蒋一苇先生,明确提出了“企业本位论”的主张。这一观点对于明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推动改革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此为书名的蒋一苇论文集,成为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十本著作之一。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能否继续以“企业本位论”作为深化改革的理论指导值得认
3、真反思和讨论,以使我们对下一阶段的改革有更清醒的认识。一、“企业本位论”的历史贡献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两条线上同时起步的。“体制外改革”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为标志,继而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个体、私营经济的逐步合法化,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其实质是政府对这些领域的管制逐渐放松,“放”出一块非国有经济,“放”出一块市场。无论当事人主观上充分意识到与否,从实践过程看,体制外改革的主线一开始就很清楚,是以处理政府与经济当事人(农民、非国有企业)的关系为基点,是一种权利关系、利益关系的实质性调整。比较而言,“体制内改革”的思路早期并不清晰。国有经济如何改革一开始就有争
4、论(柳随年,1980),大体可概括为三种主张:一是“条条为主”。即由中央各部为主集中管理,重点企业和大型企业直属中央,主要的生产建设任务仍采取指令性计划形式下达,主要经济资源和消费品由国家分配,基本沿袭过去的“计划大包揽,财政大包干,物资大统配,劳资大统一”模式。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一些经济办法,使用一些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二是“地方为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省、市、自治区为主分散管理。具体设想是:中央除管铁路、民航、电讯干线、长江航运、海运、跨省电网、输油输气管线、国防工业和全国重点科学研究及重点大学之外,其他企事业单位全部交地方。计划以省为主,财政实行
5、大包干,物资核定基数,各省之间可自行调剂。∗【作者简介】姚先国(1953-),男,湖南华容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为姚先国教授,项目编号:70233003。1三是“企业为主”。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分开,中央和地方适当划分行政管理权限。经济管理交给经济系统、经济组织,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之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己管理人财物,产供销,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当时包括蒋一苇、柳随年等在内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都主张第三种思路。蒋一苇先生的观点最为鲜明,论证也最为有力。他在《企业
6、本位论》(蒋一苇,1980)一文中,把这三种主张分别概括为“国家本位论”、“地方本位论”和“企业本位论”,而“企业本位论”则应该成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对经济体制作过多次改革,但主要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上做文章,只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却忽视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发挥直接掌握生产力的企业与劳动者的积极性。”(同上)因此,他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问题,视为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企业本位论”的中心思想,就是承认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必须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以一个商品生产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商品生产的基本
7、单位,向国家和社会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也获得应有的权利。以此为出发点,蒋一苇先生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概括为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两方面。政治上企业无疑要接受国家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说到底还是利益关系。因此,国家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必然要采取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包括制定经济政策,实行经济立法,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运用财政、税收、信贷、利息等经济杠杆调节企业的经济活动等等,以此实现国家整体利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