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75224
大小:3.05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08
《bim技术采纳模型与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BIM技术采纳模型与应用研究BIMTECHNOLOGYADOPTIONMODELANDIMPLICATIONRESEARCH王亚新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6月国内图书分类号:B032.2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311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BIM技术采纳模型与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王亚新导师:薛小龙教授申请学位:管理学硕士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所在单位:管理学院答辩日期:2013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Index:B032.2U.D.C:311DissertationfortheMasterDegreeinManagementBIMTECH
2、NOLOGYADOPTIONMODELANDIMPLICATIONRESEARCHCandidate:WangYaxinSupervisor:Prof.XueXiaolo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ManagementSpeciality:ManagementScience&EngineeringAffiliation:SchoolofManagementDateofDefence:June,2013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摘
3、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建筑业粗放的生产模式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BIM技术发展至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虽然其在全球建筑业的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但是其被建筑业从业人员采纳的速度仍低于预期水平。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BIM技术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除却建筑业粗放的生产模式、BIM技术自身的成熟度及企业管理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外,建筑业从业人员对于BIM技术的采纳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来研究BIM技术的采纳问题,BIM技术的潜在使用者对于BIM技术的认知和态度等主观因素对于BIM技术的采纳有
4、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借鉴信息技术采纳相关理论来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以前的学者对于BIM技术采纳问题的研究成果,梳理了信息技术采纳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定的假设,在统一技术采纳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任务技术匹配度的概念,建立了BIM技术采纳模型。本文针对模型中需要研究的变量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测量量表的方式来回收数据,共收集有效问卷153份。根据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本文的实证分析,在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之后,对模型的拟合度及相关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根据软件的运行结果,本文对模型的原有结构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剔除了模型中原有的他人干预这一变量,从而得到了最终的
5、BIM技术采纳模型,修改后的模型在各项检验中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平。最后,根据本文最终的BIM技术采纳模型,对于模型中影响从业人员采纳BIM技术的结果预期、易用预期、促进条件和任务技术匹配度四个关键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建筑业BIM技术采纳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性意见。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业;信息技术采纳;结构方程模型I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andnetworktechnology,theinformatizationoftheArchitectureEng
6、ineeringConstruction(AEC)industryiscontinuouslyimprovingandtheextensiveproductionmodeoftheAECindustryisalsochangingatthesametime.BIMtechnologyisoneimportantmeanstoachievetheAECinformatization.BIMtechnologyhasdevelopedonlyafewdecadessofar,eventhoughBIMtechnologyhasbeenadoptedbypractitionersquickly
7、inthewholeworld,therateoftheadoptionisstillnotassoonasanticipated.Especiallyforourcountry,BIMtechnologyisonlyinitsinfancy.ApartfromtheAEC’sextensiveproductionmode,technologyitselfmaturityandenterprisesmanagementrisk,t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