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政府信用的缺失及其防范制度对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白学刊2008年第5期总第143期CHANGBAIJOURNALNo.52008SumNo.143政府信用的缺失及其防范制度对接关鉴航(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当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参与社会经济运行时,政府主体行为无法摆脱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其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寻租”以获取垄断租金并使之最大化,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官员的道德约束来维系政府信用,那么政府信用缺失存在着必然,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制度缺失。尽管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能根除,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和加强制度约束来最大限度地遏制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防止政府信用失范。[关键词]政府
2、信用;经济人;缺失;制度[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78(2008)05-0057-0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当政府作为普通“经利益时,便会出现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矛盾,因济人”出现在经济运行中时,它的行动将影响所有而存在着代理人偏离甚至背弃委托人利益的危的经济参与者,因此,政府及其代表者的行为影响险。政府职员所从事的职业,既代表着公共利益,着市场参与者或其他微观经济主体。从这一意义同时又代表着私人利益,所以存在着为获取私人上说,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利益而侵害公共利益的可能性。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作用,故而应该是遵守公共伦理的典范和表率。的以权
3、谋私等腐败行为,证明了这种可能转化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如果政府部门和官员现实是难以抗拒的。政策多变、信口开河、言行不一,将加速信用体系同样,政府官员的行为在理论上也区分为两的崩溃。所以,有人说“中国最大的信用危机是政个层面:一是行使公共权力行为,二是行使公民权府信用危机”不无道理。政府信用形象在公众面前利行为。前者当然是影响政府信用的因素,就后的坍塌,将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者而言,虽然本质上并不属于公共权力行为,但是一、政府信用缺失的理论根源由于其归属于同一个体,因而公众往往不加严格1.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天然缺陷区分,现实中也很难区分开来。所以,政府的行为按照社会契约理论,公众
4、通过社会契约让渡就是许多官员行为的集合,政府的集体信用就由自身的部分权利,由政府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社会许多官员的个体信用有机构成。作为利益个体,公众与政府组织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官员有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就可然而,政府不是虚幻的想象体,而是由许多政府官能利用其相对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其自私自利的员组成的实在体。政府官员受政府组织的委托,行机会主义行为提供“隐身衣”和更多的机会。由此使政府的部分权力,政治代理人具有双重角色:公可见,政治代理人的利益驱动为道德风险的现实CH职人员和利益个体。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职业不是化注入了持久的动力,是政治代理人对委托人利AN直接代表从业者
5、的利益,而是代表着他人或共同益的背弃,是对政府信用的侵蚀,必然会引发信任GBAIJ[收稿日期]2008-04-22OU[作者简介]关鉴航(1969-),女,满族,吉林吉林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学报处副编审,研究方向:RN经济学。AL57危机,导致政府信用缺失。重错位,政府在行使那些本不应由其行使的职能2.理性经济人存在自利倾向方面表现出惊人的低效率,无法真正践诺其盲目在经济学用以解释信用问题的委托——代理许下的信用责任,只能以打白条的方式无限期地理论中,蕴涵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推迟甚至拒绝履行其信用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即人都具有自利倾向,理性地算计自身利益是人将有限的信
6、用资源用于信用责任范围之外的领的行为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利益关系是人域,反过来又使政府往往连其责无旁贷的信用责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任何人概莫能外,“政任也难以切实履行。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政府信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公务员亦如此。用资源大量流失,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不断下降。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是由无数“经济2.转型期我国政治制度的缺陷人”(政府官员等)组成的具有理性的利益集团。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转轨时期,政治政府主体行为不能摆脱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其行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中,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为的直接动机仍然是个人效用(包括权力)最大一时难以完全消除。政府行政过程与权力运作缺化
7、。为此,政府官员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寻租”以获乏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现行的政治体制未能从取垄断租金并使之最大化,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制度层面有效地落实政府对公众的责任,以及公择。在“寻租”过程中,无论是通过法律、文件的形众对政府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的随意性很大,行式,还是市场安排的办法,都必然表现为对信用关政主体的失信行为难以受到各种监督主体的有效系的直接介入。当政府官员追求的自身利益目标制约。一方面,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