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

ID:34562266

大小:33.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8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_第1页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_第2页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_第3页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_第4页
资源描述: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汉魅hanmei—电子图书分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陶国富诚信不仅作为体验道德本体、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而且具有促进道德完善、经济发展、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与天下安宁的多种社会功能。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探讨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是当前一个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课题。一道德概念大凡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对“诚”的历史评价与价值认定关于“诚”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尚书·太甲下》中有“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的文字,此时“诚”主要指对

2、鬼和神的虔诚。《周易·乾》则认为:“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即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真诚、无邪,才能建功立业。“诚”在孟子那里,逐步成为体验道德本体、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重要理论概念。《孟子·离娄上》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以此告诫人们,“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儒家把“诚”从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认为“诚”乃“政事之本”。在儒家经典《札记·大学》中,将“诚意”作为连接“格物”、“致和”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节点,具有促进道德完

3、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与天下安宁的多种社会功能。宋明理学家们不仅对“诚”的内涵做出了哲学思辨的演绎,而且把“诚”作为维护封建“天理”的精神加以阐发。诚然,儒家释“诚”,自始至终笼罩着唯心主义的神秘光环,加之宋明以后,由于“诚”的功用和维护封建统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天理”的外在规约性,使得“诚”的本原之意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和异化,“诚”所本有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但总的看来,儒家高度重视。诚”在成己成人成事的自然之道。明末清初,哲人们在道德修养论上充分肯定“诚”的价值。《尚书·弓以》对“诚”的解释是:“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要求人们按照客观事物的

4、真实面目去认识它,“诚”,就是“实”。这些思想家关于“诚”的解说无疑包含着诸多真理的颗粒。纵观中国古代的思想学说,无论是对“诚信”的唯心主义解释,还是唯物主义解释,都有其阶级性的内容,但同时也具有民族性的特点与精华,其基本含义离不开真诚、诚实、诚恳和诚挚等积极历史价值,这些都是成就道德人格、造就良善人伦所不可忽缺的。2.对“信”的历史评价与价值认定在历史的长河中,先人门对“信”的评价与价值认定,几乎和“诚”一样,在春秋以前,一般用于对鬼神的虔信。后经儒家提倡,“信”逐步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信”被人们更早地与为政之道结合起来。孔子十分重

5、视“信”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在《论语·颜渊》中强调“民无信不立”。不仅如此,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信”是国与国相交的道义标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把“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后来又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可见,在中国儒学中,孔子和孟子都把“信”作为为人与为政的基本规则。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对道德的功用存在持否定倾向,但即便如此,他们对道德规范“信”的功用也十分看重。韩非认为,第一,人们之间的

6、交往要讲“信”,“忠信”是礼的根本,“忠信”再多,人们也不会嫌其多。第二,君主治国必须取信于人。明智的君主治国,必须从小事守信开始,这样在大事上的信誉才能建立起来。因此,明智的君主应当实实在在地向人们表白自己是守信用的。先秦道家也是典型的非道德论者,但他们对“诚”、“信”的强调仍见于著述之中。《老子·八十一章》告诫人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同时在《老子·六十三章》指出“轻诺必寡信”。他自己则信守信德,认为“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强调即使对不守信用的人,也要信任他,这样才可以使人人守信。这些都反映了老子对真实、诚信的追求。《庄子·盗跖》中也

7、有崇尚信德的记载:“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墨家作为先秦时期黎民百姓的思想代表,始终把“信”作为评价人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推崇忠信之士。墨子在《墨子·兼爱下》中认为:“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只有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保持美名,广结宾朋。另外,在先秦兵家中,孙武于《孙子兵法》中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综观先秦儒、法、道、墨、兵各家,他们不仅都肯定“信”的治人、治兵、治国和治世之功,而且都对“信”的内涵作出了基本一致

8、的阐释,即守信义、讲信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