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串讲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

ID:34558567

大小:71.6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7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_第1页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_第2页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_第3页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_第4页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游基础知识串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新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文明发展的四个区域(黄长珠北)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简史理解记忆我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及各主要朝代简况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朝和秦朝建立的时间及概况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所处朝代可能题排序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注:三皇:伏羲、遂人、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二里头文化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夏朝采用干支纪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夏共传13代

2、,16王。商:武丁中兴商朝农业发达,已经用多种谷物酿酒。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甲骨文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商共传17代,31王。周:西周(前1064年---前771年),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又可分为春秋、战国。五行、八卦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周朝实行分封制。在厉王时期,出现有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政权的“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即共和元年,前841年,中国史籍有确切记录的开始。“烽火戏诸侯”与周幽王和褒姒有关。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前221年。秦的疆域。焚书坑儒。医药、卜筮、种植不烧。汉:文景之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光武中兴。220年曹丕代汉,汉灭亡。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三国鼎立,220魏。221蜀。222吴。263,魏灭蜀。265晋代魏。280晋灭吴。晋:西晋265---317。东晋317---420。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孝文帝改革。隋:581—618。三省六部制。隋朝大运河。唐:618---907。贞

4、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印刷术、火药诞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唐、后周宋:960---1127,1127---1279。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在宋朝,火药首次用于军事。元:1271---1368。行省制度。四等人是民族等级制度。明:1368---1644。郑和下西洋。清: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康乾盛世第二节中国古代历史常识一、国号名称的由来1、部族,如:商、周、秦国号、阴阳、五行、中国姓氏字号的避讳2、政权所在地,如:蜀、吴3、发迹地,如:汉4、封爵,如:魏、晋、隋、唐5、

5、建立者的姓氏,如:陈6、当时流行的口号,如:明二、帝王、皇帝的称谓1、后、王、天子2、皇帝3、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4、皇太子、皇太孙5、公主、郡主、驸马三、皇帝的名号皇帝名号的构成、含义1、谥号始于西周,废于秦,恢复于汉。a、表扬,如: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康等b、贬义,如:炀、厉、灵、幽等c、同情,如:哀、怀、慜、悼等战国前一个字,战国后出现两个字。2、庙号帝字从汉代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3、尊号4、全称5、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即公元前140年。新君继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

6、“改元”。6、陵号四、天干地支、年月日晨、四季节气1、天干、地支干支纪年,要会前推三,后推三2、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a、年。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b、月。我们现在所说的夏历,是以正月为寅的。c、日。用干支记日在商代就实行了。d、辰。十二地支对应的时间段。古时时辰和现在时间的对应3、四时、节气了解a、四时b、节气五、阴阳、五行、生肖1、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2、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3、生肖生肖发端于战国,东汉

7、时已有明确记载六、科举制度、四书五经、三纲五常1、科举制度秀才、举人、贡士的含义a、院试b、乡试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称举人,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c、会试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d、殿试第一名称“状元”,2、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四书,宋代所定,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五经,汉武帝时定,《诗》、《书》、《礼》、《易》、《春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七、姓、氏、名、号及避讳1、姓、氏姓在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姓不变化,而氏的变化很大

8、,隔一两代就可能改变。氏的得名原因有:a、以封地名,如:蔡、将、霍b、居住地名,如:西门、南郭c、以官职,如:司马、乐正d、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孔丘之孔。战国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氏和姓逐渐混同,汉代通称为姓。2、名、字上古尊对卑、上对下直呼其名,对尊辈、平辈不能直呼其名,对父母连“字”也不能称呼。3、号。记住古人对应的号。取号之风盛于唐以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