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52067
大小:263.4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7
《迈克尔逊干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物图。图2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示意图,图中M1和M2是在相互垂直的两臂上放置的两个平面反射镜,其中M1是固定的;M2由精密丝杆控制,可沿臂轴前、后移动,移动的距离由刻度转盘(由粗读和细读2组刻度盘组合而成)读出。在两臂轴线相交处,有一与两轴成45°角的平行平面玻璃板G1,它的第二个平面上镀有半透(半反射)的银膜,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接近相等的反射光⑴和透射光⑵,故G1又称为分光板。G2也是平行平面玻璃板,与G1平行放置,厚度和折射率均与G1相同。由于它补
2、偿了光线⑴和⑵因穿越G1次数不同而产生的光程差,故称为补偿板。从扩展光源S射来的光在G1处分成两部分,反射光⑴经G1反射后向着M2前进,透射光⑵透过G1向着M1前进,这两束光分别在M2、M1上反射后逆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达到E处。因为这两束光是相干光,因而在E处的观察者就能够看到干涉条纹。由M1反射回来的光波在分光板G1的第二面上反射时,如同平面镜反射一样,使M1在M2附近形成M1的虚像M1′,因而光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自M2和M1的反射相当于自M2和M1′的反射。由此可见,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所产
3、生的干涉与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等效的。当M2和M1′平行时(此时M1和M2严格互相垂直),将观察到环形的等倾干涉条纹。一般情况下,M1和M2形成一空气劈尖,因此将观察到近似平行的干涉条纹(等厚干涉条纹)。2.单色光波长的测定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明时,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环形等倾干涉圆条纹的位置取决于相干光束间的光程差,而由M2和M1反射的两列相干光波的光程差为Δ=2dcosi(1)其中i为反射光⑴在平面镜M2上的入射角。对于第k条纹,则有2dcosik=kλ(2)当M2和M1′的间距d逐渐增大时,对
4、任一级干涉条纹,例如k级,必定是以减少cosik的值来满足式(2)的,故该干涉条纹间距向ik变大(cosik值变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这时,观察者将看到条纹好像从中心向外“涌出”,且每当间距d增加λ/2时,就有一个条纹涌出。反之,当间距由大逐渐变小时,最靠近中心的条纹将一个一个地“陷入”中心,且每陷入一个条纹,间距的改变亦为λ/2。因此,当M2镜移动时,若有N个条纹陷入中心,则表明M2相对于M1移近了
5、 (3)反之,若有N个条纹从中心涌出来时,则表明M2相对于M1移远了同样的距离。如果精确地测出M2移动的距离Δd,则可由式(3)计算出入射光波的波长。3.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现象由于光源性质的不同,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可观察定域干涉和非定域干涉。用He-Ne激光做光源,使激光束通过扩束镜会聚后发散,此时就得到了一个相干性很好的点光源。它发出的球面波先被分光板P1分光,然后射向两全反射镜,经M1和M2反射后,在人眼观察方向就得到了两个相干的球面波,它们如同是由位于M1后的两个虚点光源S1
6、和S2产生的,如图3所示。由两虚点光源产生的两列球面波,在空间相遇处都能进行干涉,干涉条纹不定域,故称非定干涉。非定干涉的图样,随观察屏的不同方向和位置而不同。当观察屏垂直于S1和S2连线时,是同心圆条纹,圆心是S1和S2连线延长线和屏的交点。如转动观察屏不同角度,则可看到椭圆,双曲线和直线等几种干涉图样。如调节反射镜M2的微调螺钉,使M1‖M2',此时和M1平行放置的观察屏上就出现同心圆条纹,圆心在光场中心。两虚点光源的间距为M1和M2间距d的两倍,即圆心处光程差为2d。与前面讨论等倾干涉情况类似,当
7、d增加时,中心条纹一个个“冒出”,反之,一个个“缩进”。这时同样也可用公式(3)来计算波长。4.定域干涉现象(1)当使用扩展的面光源时,只能获得定域干涉。定域干涉因形成的干涉条纹有一定的位置而得名。定域干涉又分为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这取决于M1和M2是否垂直,或者说M1和M2′是否平行。M2′是反射镜M2被分光板P1反射所成的虚像。 ①等倾干涉当M1和M2′互相平行时,得到的是相当于平行平面板的等倾干涉条纹,其干涉图样定位于无限远,如果在E处放一会聚透镜,并在其焦平面上放一屏,则在屏上可观察到一圈圈的
8、同心圆。对于入射角i相同的各束光,如下图所示,其光程差均为: δ=2dCOSi (4) 对于k级亮条纹,显然是由满足下式的入射光反射而成的: δ=2dCOSi=kλ (5) 在同心圆的圆心处i=0,干涉条纹的级数最高,此时有: δ=2d=kλ (6) 当移动M1使间隔d增加时,圆心的干涉级次增加,我们就可看到中心条纹一个一个向外“冒出”,而当d减小时,中心条纹将一个一个地“缩”进去。每“冒出”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