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51313
大小:659.6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7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_理论与实证_谢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谢康等: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内容提要: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
2、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力消费和能源消耗,但这种影响很小,不具统计显著性。关键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融合质量非参数估计融合系数偏离一、引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构成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是历史的选择
3、(乌家培,1993,1995)。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本质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做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吴敬琏,2006;周叔莲,2008)。实践中,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中国各级政府为此投资巨大。然而,经过“十五”到“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中国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否实现或实现了多少理论和实践预期?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上述两个
4、重要的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未见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基础、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谢康等,2009a),国外学术界主要关注经济增长中的技术或信息技术的影响(Romer,1990;JorgensonandKevin,1995,1999;DewanandKraelner,2000;Jorgenson,2001;GustandMarquez,2004),以及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等论题(BrynjolfssonandBeyond,2000),较少涉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其影响的理论问题。国
5、内学术界虽然重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理论探讨,但多属概念讨论和描述分析,实证研究主要是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汪斌、余冬筠,2004;刘荣添等,2006;王宏伟,2009;姜涛等,2010)。可以认为,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究竟高还是低,构成当前政策与学术研究的理论*谢康、肖静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275,电子信箱:mnsxk@mail.sysu.edu.cn,lnsxjh@mail.sysu.edu.cn;周先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邮政编码:510275,电
6、子信箱:zhouxb@mail.sysu.edu.cn;乌家培,国家信息中心,邮政编码:100045,电子信箱:jiapeiwu@mx.cei.gov.cn。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机制研究”(批准号08AJY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572071;71072091;70971143)、广东省软科学项目(批准号2011B070300105)、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14000-3164505)的
7、研究资助。感谢李伟、周达平和汪鸿昌对本文模型、数据和讨论的参与。非常感谢两位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42012年第1期盲点之一。尽管经济理论未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理论和实证模型可供借鉴,但融合问题不是一个特殊现象,经济理论中不乏对经济趋同或收敛(convergence)现象的讨论,如经济增长的趋同或收敛(Barro,1997;林毅夫等,1998;蔡昉等,2000;洪兴建,2010)。同时,与此相关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论。这方面研究可分为三类:一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水平研
8、究(郭克莎,2000;武力等,2006;庞瑞芝等,2011),总体上认为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陈佳贵等(2006,2009)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对中国省市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二是中国信息化进程与水平研究(黎雪林等,2003;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2004,2006),这类研究没有像工业化那样获得近似一致的结论,由于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测算指标,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分析有不同的结果,且结果间缺乏可比性(周先波等,2008;张彬等,20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