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

ID:34538883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7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_第1页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_第2页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_第3页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_第4页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第十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法]让—路易·博德里一、问题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在“电影机器”这个庞大的运动系统中,观众是怎样被建构为主体的,影片的意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该理论究其根本是源自于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是通过类比的方式将精神分析学移植到电影研究上来。它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类似,也就是梦的主人,这个梦的类似物就是好莱坞电影及其海外的类似物,精神分析符号学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其主要分析对象是好莱坞电影及其海外的类似物。在这一理论中,主体完全显现,影片被看做是人的欲望的达成,借助于

2、认同机制,主体则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施动者。其代表作有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基本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和麦茨的《想象的能指》。三、主体的眼睛博德里首先提出,摄影机在影片的制作过程居于中心地位(P209),摄影机的影像建构与绘画中的透视投影类似,他指出,电影的最初模型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构成法。不同时期的绘画中空间概念是不同的,古希腊的绘画法是对注意中心的组织,也即基于多重的视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则是营造一个有中心的空间,“这种空间的中心与观看时作为中心的眼睛相应,因而让·佩尔兰·维亚托恰当地把眼睛称作‘主体’。”(P210)参照一个定点,视觉化的客体被组织起来

3、;基于定点原则,视觉化的客体又反过来指出“主体”的位置(P210)。这个定点也即主体,是指置于视平线上的透视的原点。主体是一个人造的中心,带有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性。通过阅读文章可以知道,博德里认为基本电影机器是从技术效果、观影情境两个方面来达到意识形态效果的。7四、从技术层面上(观众是怎样被建构为主体的)博德里从中心透视法入手,分析了电影摄影机、各种电影设备所纪录与复制的效果,和电影放映机的影像还原效果。1、放映:否定差异这部分博德里主要从摄影机所铭示的影像连续体与放映之间的关系来阐述。这里所说的差异,是指由摄影机所铭示的非连续性,胶片上的影像可以微分成许多个

4、单幅画面,相连的画面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博德里指出,差异对于影片的生存来说是必要的,但影片要生存又必须抹杀这些差异。(P213)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差异的存在,放映操作将运动的连续性重建成静态影像的序列,各个单幅画面经放映又形成连续的运动。几何学上的曲线是由一个个点组成的,胶片上的影像可以微分成许多个单幅画面,相连的画面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在放映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视觉滞留现象等,产生一种连续的运动幻象,在这一过程中,差异对于连续演变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连续幻想的产生缺少不了差异。但是要产生这种幻觉,必须让人们在放映时感觉不到因为这种差异而带

5、来的非连续性,也即看不出所呈现的每个影像的原样,这就是说这些差异必须被抹去。2、先验的主体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电影摄影机纪录与复制的效果,以及主体的确立。(1)先验的含义先验,可解释为先于经验,先天存在的意思,这与“我思故我在”在含义上具有同一性。“我思故我在”的含义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它应该解释为“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了”。(2)先验主体的确立对于先验主体的确立,博德里写道:“捕捉运动,自己就须运动;追寻轨迹,自己就要有轨迹;选择方向,就要具备选择的可能性;确定涵义,就要赋予自己以涵义。眼睛-主体这个人

6、工透视(事实上它只代表了为产生一种有序的、规则的先验存在而付出的更大努力)的潜在基础就这样转而关注于或‘被升高到’一个更大的功能,以便与这一功能所能实现的运动相谐调。”(课本p214-215)言下之意,这个世界为眼睛构成,同时被眼睛所构成。而与眼睛相应的“摄影机的移动似乎满足了最有利于‘先验主体’显现的条件”。摄影机获得的影像、声音和色彩把客观现实幻觉化了,因为“影像永远是某个东西的影像”,“某种东西一旦成了影像,就一定会构成某种涵义”,这样电影就成为一个先验主体的构造或创作。7博德里将观众主体的建构过程视为观众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文中,他提到摄影机的镜头设计

7、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透视法的运用有相同的作用,两者都是从观众的视点去构筑世界,也就是观众成为绘画世界或电影世界的中心。不像绘画、戏剧和照相,摄影机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博德里强调电影并不是由单一的视点所构成,而是由不同视点的相互交织而构成的,但试点交织并没有破坏观众观影时的驾驭感与一致感,反而加强了观众对电影世界的把握。这是因为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其视点被赋予了全知全能的感觉,全知全能即“先验性”。因此,从技术层面上看,博德里说,电影的摄影机和放映机就是按照这样的透视原理制造出的光学机器,它们具有制造幻觉的物质基础;而影片也是通过提供一个连续运动的、中

8、心透视的影响空间,使观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