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

ID:34527752

大小:1.26 MB

页数:90页

时间:2019-03-07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_第1页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_第2页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_第3页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_第4页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硕士学位论文MASTERTHESIS(电子科技大学图标)论文题目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号201221260120作者姓名宋阳指导教师雷霞教授分类号密级注1UDC学位论文TD-LTE系统PUSCH信道关键技术及实现(题名和副题名)宋阳(作者姓名)指导教师雷霞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姓名、职称、单位名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提交论文日期2015.4.15论文答辩

2、日期2015.05.28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6月27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RESEARCHONTHEKEYTECHNOLOGIESANDINPLEMENTATIONOFTHEPHYSICALUPLINKSHARECHANNELINLTESYSTEMAMasterThesisSubmittedto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Major: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System

3、Author:SongYangAdvisor:Prof.LeiXiaSchool:SchoolofNationalKeyLabora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nCommunications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4、意。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论文使用授权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摘要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TD-LTE)是由第三代合作rd伙伴(3GenerationPartners

5、hipProject,3GPP)组织的全球各大通信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制定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标准。TD-LTE具有低时延、高速率、广覆盖、大容量和易组网等优势,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之一。中国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意味着TD-LTE在我国正式进入商用阶段。本文基于TD-LTE协议,研究了LTE通信系统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Channel,PUSCH)的

6、数据传输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策略。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基于TD-LTE协议梳理了PUSCH的处理流程,研究PUSCH的关键组成模块,整理各模块参数和输入输出关系,构建基本仿真链路。通过仿真测试对比,验证对协议理解的正确性,以及发送数据与维也纳大学LTE链路级仿真平台提供的标准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其次,本文基于TMDSEVM6670L平台对PUSCH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TMDSEVM6670L是由美国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TI)公司基于TMS320C6670四核DSP芯片专为高速无线通信设计的评估

7、板(EvaluationModule,EVM)。TMS320C6670芯片不仅包含了功能强大的外设接口,还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导航机制和多个硬件协处理器。1)本文详细研究了多核导航机制,阐述了队列,描述符,通道等概念,以快速傅里叶变换协处理器(FastFourierTransformCoprocessor,FFTC)的数据搬移为例,测试和验证了整个多核导航操作的流程。2)本文深入研究了能有效提高比特级数据处理效率的位协处理器(BitCoprocessor,BCP)和提高符号级数据处理效率的FFTC协处理器,利用其完成了高效的PU

8、SCH发送端的实现,并通过将TMDSEVM6670L平台测试结果,与维也纳大学LTE链路级仿真平台及Windows标准C开发平台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验证了实现技术与协议要求的一致性,并从实现复杂度的角度分析了协处理器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本文对接收端的信道估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