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

ID:34513718

大小:203.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7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_第1页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_第2页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_第3页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_第4页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_徐振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17卷第3期VOL.17NO.32003年9月ACTAUNIVERSITATISTRADITIONISMEDICALISSINENSISPHARMACOLOGIAEQUESHANGHAISep.,2003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徐振晔王中奇朱晏伟周卫东张晖邓海滨张铭高虹姜维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摘要:观察中药肺岩宁(黄芪、白术等)对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及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将(91例)病例分为化疗组(31例)、肺岩宁+化疗组(综合组32例)、肺岩宁组(28例)。化疗组化疗后

2、对症治疗,综合组化疗前后服肺岩宁方,肺岩宁组单纯服用肺岩宁;治疗前后测定血清VEGF水平,观察患者原发瘤灶、转移灶变化和新转移灶出现情况,评价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疗程3~4个月。结果:治疗后原发病灶瘤体综合组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05);转移灶瘤体综合组治疗后转移灶的增大显著低于化疗组(P<0105);新转移灶肺岩宁组和综合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化疗组(P<0105);治疗前后相比,化疗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肺岩宁组和综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105)。实验采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

3、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实验结果: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切片的VEGF表达,小鼠肿瘤VEGF的表达。结论:益气养精、解毒抗癌的肺岩宁具有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减少VEGF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肺岩宁抗肺癌生长转移的机理之一。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岩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中图分类号:R259.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61X(2003)03-0018-05血管生成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密切的相同,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关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将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性。一种新的途径。中医中药有一定的抑瘤和良好的抗

4、转1.2病例收集标准移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1.2.1纳入标准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细胞这是本项研究的目的。学、组织学确诊为腺癌、鳞癌者;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1997)确诊为Ⅲa、Ⅲb、Ⅳ期者;临床研究年龄40~78岁;患者Karnofsky≥60分,预计可完成全1临床资料程治疗者;中医辨证分型符合精气亏虚型。主症:神疲1.1病例选择与分组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兼症:畏寒怕冷或潮热盗本研究选择的91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汗、面色淡白或黧黑、舌淡红少苔,脉细或细弱。者,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自20001.2.2

5、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合并严重心、年10月~2002年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分为化疗肝、肾病变和血液系统疾病者;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组(A组)、综合组(肺岩宁+化疗组,B组)和肺岩宁组者;严重感染患者;中医辨证上述主症少于2项、兼症(C组)。其中A组31例,B组32例,C组28例,A组中少于2项者。男性19例,女性12例;B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C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2治疗方法类型、分期以及治疗前化疗疗程等一般情况方面基本肺岩宁组:肺岩宁方(主要由生黄芪、白术、蜂房、干蟾皮、黄精等组成),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常规水煎,[作者简介]徐振晔(19

6、47-),男,上海人,主任医师,主要从生药含量110g/ml。口服150ml,每日2次。A组:MVP事中医肿瘤的研究。方案或NP方案化疗。B组:在MVP或NP方案化疗临床百科19后,口服肺岩宁方(同C组)。以上3组均30日为1个移灶缩小者分别为4、7、2例;转移灶增大者分别为9、疗程,连用3~4个疗程。3、6例。B组治疗后转移灶的增大显著低于A组(P<治疗前后通过X线片、CT、必要时ECT进行评价0.05)。原发病灶的改变,转移灶的变化,新转移灶的发生;治4.1.3新转移灶出现情况治疗过程中C组和B组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VEGF水平,中医症状和证候变分别出现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3

7、例;A组发生7化,生存质量评分;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例淋巴结转移和8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情况,C组和B组显著低于化疗组(P<0.3疗效标准05)。3.1西医疗效标准4.2症状和证候的改变按照WTO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记录治疗过程中4.2.1临床症状变化C组和B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原有转移灶的变化和新转移灶的发生,生活质量评价均有好转,两组对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少气懒言、自汗根据Karnofsky百分评定法、体重和生活质量行为评分怕冷、潮热盗汗等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