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

ID:34510206

大小:179.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_第1页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_第2页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_第3页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_第4页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年创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社会网理论为视角1陈育芳摘要:我们在十七大报告精神的指导下,追溯我国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结合中国的文化与社会现实,通过社会网理论对青年创业行为的干预和创业路径的构想提出借鉴。本文着重于从社会资源理论、弱关系理论与强关系理论、结构洞理论等维度来论述社会网理论对青年创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社会资源;弱关系;强关系;结构洞;青年创业一、问题背景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同时,中国是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制

2、度背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从我国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社会的文化现实入手,来展开青年创业行为与社会网理论的论述。探讨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意义十分重大,其演变进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统包统分阶段、由供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通过“供需见面”落实“切块计划”,逐步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过渡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其总体特点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市场

3、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第三阶段以200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毕业生自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以毕业生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中国社会特殊的文化现实主要体现在:众多学者提出的家族主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考察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的梁漱溟提出的伦理本位思想;美籍华人许烺光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的情境中心观点。经典社会学家以类似韦伯的类型学分析,将社会形态分为名称各异并围绕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进行论述的“理想类型”。曼恩的“身份社会-契约社会”、斯宾塞的“尚武社会-工业社会”、马克思的“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4、”、滕尼斯的“社区-社会”、托克维尔的“贵族制-民主制”、迪尔凯姆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韦伯的“宗法传统经济-理性资本主义经济”、库利的“首属群体-次属群体”、索罗金的“亲密关系-契约关系”、雷德菲尔德的“乡民社会-市民社会”、贝克尔的“神圣社会-世俗社会”、以及费孝通的“礼俗社会-法理社会”。虽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从农业的、1作者简介:陈育芳.福州大学社会学系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社会学.电子邮箱:chenyufang2007@163.com.感谢导师陈沙麦教授对本文的指导.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5、但是我国依旧拥有浓厚的传统因素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我国仍然受到传统社会的深刻影响。因此,在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下,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并追溯我国就业政策的演变历史,以此来阐述社会网理论,对青年创业的构想大有裨益。二、理论回顾(一)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著名美籍华裔社会学家、美国社会学会前副会长林南(NanLin)(林南,2005:73-75.)教授,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的社会资源理论,认为宏观社会结构是一种金字塔的形状,位置越高,占有者的人数越少;位置越高,可供支配的资源越多,越有可能利用其他人的资源实现自己的工具性目标。其中,资源是指社会中一致确定的有价值的

6、物品,包括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由个体所占有,个人能够自由地使用和处理它们而不会过多地考虑补偿。社会资源是个体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可以接触到的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接触和使用是暂时的借来的。社会资源是“嵌入”于个人的社会网络之中的资源,是个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联系而从他人那里涉取的资源。作为连接社会资源与个体行动的社会资源理论,林南(林南,2005:73-75.)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重要命题,它们是:1)社会资源命题:当需要更多地运用影响和信息时,工具性行为的成功度与联系者的社会资源成正比。2)位置强度命题:一个点占据位置的高低与该点的社会资源成正比。3)关系强度命题:关

7、系强度与联系点的社会资源成正比。(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1973年美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Granovetter)在《美国社会学刊》上发表了《弱关系的力量》一文,这篇论文成为社会网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格兰诺维特(蔡禾,2003:123-143.)认为,关系是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的一种纽带联系,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在他看来,强关系是在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起到维持群体与组织内部关系的作用;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起到建立群体与组织之间纽带关系的“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