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ID:34508203

大小:376.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_第1页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_第2页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_第3页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_第4页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5期西南石油大学学报Vol.29No.52007年10月Journ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Oct2007文章编号:1000-2634(2007)05-0090-043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11231徐家年,冯国庆,任晓,黄显德,刘虹利(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天然气净化厂,四川遂宁629000;3.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摘要:以辽河

2、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

3、左右,油汽比提高0.03。关键词:超稠油;蒸汽吞吐;剩余油;递减;辽河油田中图分类号:TE345文献标识码:A1单井高周期产量递减因素引言1.1单井常规蒸汽吞吐加热半径超稠油在油藏原始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5超稠油蒸汽吞吐井进入高周期以后,近井地带4[1]×10mPa·s,在油层原始状态下不能流动,必须原油经过蒸汽的反复冲洗已基本被蒸汽冷凝水所替依靠热力开采。超稠油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发随着代,7轮以后平均单井存水达到4000t以上,冷凝水生产周期增加,周期采油、油汽比呈抛物线型变吸收了大量热能,加热半径几乎

4、不再扩大,吞吐只是[2]化,1~3周期是产量上升阶段,产量上升率平均为[4-6]在井底附近进行,所以,单井常规蒸汽吞吐加热22.0%;4~5周期是高峰稳产阶段,周期产量稳产半径是导致周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1200t左右;从第6周期开始产量出现递减,日产油水平下降。7周期以后便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平均周期递减率为10.0%。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是辽河油田稠油最富集的区块之一。曙一[3]区超稠油油藏埋藏浅,储层物性好,原油地面脱气4原油粘度高达20×10mPa·s,在地层条

5、件下不流动,可流动温度在80℃左右。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主力区块(杜229块、杜84块)1997年采用蒸汽吞吐图1曙1O36O7045井组8周期含油饱和度模拟图方式投入开发,到2005年底,平均单井吞吐9.4个[7]周期,采出程度达到14.5%,有45%油井已进入高曙一区蒸汽吞吐井生产动态历史拟合温度场周期吞吐开采,平均单井周期产油由低周期的1200表明,即使油藏物性好,非均质性不严重,蒸汽吞吐t下降到500t,油汽比由低周期的0.50下降到0.30。开采加热半径仍较小,只是井筒周围有限的区域得因此,分析超稠油

6、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原因,进行超到较高的热焓,动用程度较高,而井间大部分区域未稠油蒸汽吞吐稳产对策研究尤为重要。受效,即使吞吐周期较高井的加热半径也仅有30多3收稿日期:2006-09-27作者简介:徐家年(1977-),男(汉族),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藏工程和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第5期徐家年等: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91米。均质性严重。油井经多周期蒸汽吞吐后,受油层非在含油饱和度场分布中,相对应的只有蒸汽波均质性的影响,部分高渗透层中形成蒸汽通道,甚至及到的范围内含油饱和度有所降

7、低(井底附近含油发生井间汽窜,使蒸汽热利用率下降。蒸汽吞吐进[8]饱和度在35%左右),但剩余油饱和度仍较高(井间入高周期后,井间的汽窜现象十分突出,油层纵向剩余油饱和度在40%~65%),绝大部分的油层基动用程度降低。利用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等测本处于未动用状态(图1)。试资料统计分析表明,随吞吐周期增加,油层总体动1.2油层层间非均质性用程度由低周期的89.7%下降到高周期的62.9%;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具有近物源、快速沉积、胶结动用好的油层由低周期的63.4%下降到高周期的疏松的沉积特点。储层孔隙度高

8、,渗透性好,层间非46.4%(表1)。表1曙一区超稠油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统计吸汽剖面产液剖面平均测试油层总动用动用程度好的油层总动用动用程度好的油层总动用动用程度好的周期井数井数程度/%油层/%程度/%油层/%程度/%油层/%低周期1488.560.71091.467.289.763.4中周期1078.455.6675.259.877.257.1高周期662.340.7264.863.562.946.41.3地层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