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ID:34508006

大小:474.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7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_第1页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_第2页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_第3页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_第4页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JoumaloftIleCentralConsen,砒oryofMusic·85·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冼劲松摘要:《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处理这首作品的关键,不仅仅是把握一般意义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乐曲有宏观的控制能力。《月光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在乐思发展中具有整体上的连贯性,因而使得演奏时的情绪转换、气息控制和速度处理等产生了特定的要求。通过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在演奏法上的特性及差异的分析,进一步加强了对贝多芬作品独特性的

2、认识。关键词:贝多芬;《月光奏鸣曲》;钢琴演奏;音乐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中图分类号:J6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l一987l(2005)03—0085一05著名俄国钢琴艺术家海因里希·涅高兹(H·Neuhaus,1888—1964)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中强调:“弹过五首贝多芬奏鸣曲的人和弹过二十五首贝多芬奏鸣曲的人决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量转变为质。”[1](第24页)目前有许多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只专注于练习那些大型的、展现高难度技巧的乐曲,而不太注重从音乐风格、音乐思想、表现内容以及作品本体等多方面对基础性乐曲进行细致地研究,造成只

3、会“弹钢琴”却不会“弹(谈)音乐”的状况,这种情况令人堪忧。本文拟从以上观点出发,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为例,以演奏者和教育者的角度论述实践心得。一、总体把握《月光奏鸣曲》(作品27之2)是贝多芬三十二首奏呜曲中的第十四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广为流传之说——这首乐曲乃贝多芬写给盲人女孩的故事,纯粹是杜撰。而“月光”这个标题是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加上去的,并非贝多芬本意。前者在夜晚的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划船时,见月光在夜景的衬托下异常迷人,脑海中立即涌现出第一乐章的旋律,于是便给这首乐曲加上了这个好听的名字[2](第82页)。但我认为,“月光”一

4、词并不适合,如果用“月光”去展开联想,则容易使人误人歧途。收稿日期:2005—06—08作者简介:冼劲松(197l~),男,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贝多芬在1801年创作它的时候,正处于对炽烈爱情的患得患失之间。一方面贝多芬相信自己与朱丽叶小姐相互爱慕;另一方面,朱丽叶喜爱的又不止他一人。事实证明,这位小姐在得到贝多芬的痴情后,于1802年初,突然嫁给了别人。此事给贝多芬造成的打击如此之大,我们通过贝多芬与友人的前后通信对比,以及他在1802年10月写的《海里根镇遗嘱》中不难体会得到。此曲在1802年初出版时,所题献的对象“朱丽·圭奇贾迪伯爵小姐

5、”,就是这个悲剧故事的女主角[3](第266页)。我不主张把这首乐曲当作是写给女主角的肖像颐,乐曲并非描述性的,而是记载着内心的感受。最初这种感受是压抑的、酝酿着带有预示的悲情,这是第一乐章给我的印象。在第二乐章片刻的喘息之后,迎来了悲愤情绪爆发的第三乐章。安·鲁宾斯坦认为第一乐章的4c小调暗示着乐曲的悲剧性质,第三乐章则是“暴风雨般、充满热情的”[2](第82页);罗曼·罗兰称此曲“表现的痛苦与愤怒已经超越了爱情”[3](第266页);车尔尼则说得更具体些。他听过贝多芬的弹奏,因此,他的观点也更具可信性。他形容道:第一乐章“在气氛上应该表现出有

6、如从非常遥远的彼方传来悲叹与倾诉的精灵的歌声一般”。第二乐章“不能忽略了温暖与舒畅的情绪”。第三乐章“表现了贝多芬热情、感情奔流、激昂的一面”[4](第77—78页)。万方数据·8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5年第3期《月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打破了奏鸣曲套曲常用的结构模式,不仅改变了奏鸣曲式在第一乐章长期的统治地位,还以“持续的柔板”(Adagioso-stenuto)代替了“快板”。我在教授第一乐章时专注三个难点:一是对三连音的控制;二是要求同一只手做出两种不同的力度,即训练右手同时弹出较强的高音旋律和较弱的中声部三连音;三是要求气息能从

7、头到尾贯穿下来。第三点我认为最重要。因为,此曲要用“气”来弹,而不是仅仅把握一般意义上的技巧就能弹好的。乐曲在分句时要保住气息的连贯性,不可没气。通常,在乐句的结尾,学生往往会自发地渐慢,这种错误的习惯必须及早纠正。只有到大的乐段结束的地方,才可以考虑渐慢,划分依据要从音乐的发展和曲式结构做出具体判断。比如在第一乐章中,我只在进入高潮的122—23l⋯开始处、主题再现的14l一42l连接处、169I最后一个和弦出现之前作适当渐慢处理。第一乐章的另一个重点是,在演奏中要把音弹得深一些,这样更助于表现“最深刻的悲痛”[1](第29页)或是来自遥远倾吐

8、般的感情。如果弹得如同“月光”一样的虚幻而迷离,那就完全背离了作曲家的本意。总的来说,应该力求表现内在而多于表现外在,表现心情而非描写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