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

ID:34499603

大小:4.20 MB

页数:140页

时间:2019-03-07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_第1页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_第2页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_第3页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_第4页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D150302034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题目:摄食生态学研究Feedingecologyofjumboflyingsquid英文题目:(Dosidicusgigas)intheeasternPacificOceaninferredbybiochemicaltracers专业:渔业资源研究方向:摄食生态学姓名:贡艺指导教师:李晓峰陈新军二O一八年三月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

2、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博

3、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孙志陆台湾大学教授主席陈勇美国缅因大学教授委员李圣法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戴小杰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田思泉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陆化杰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秘书答辩地点海洋科学学院A351答辩日期2018.5.24基于生物化学示踪物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摄食生态学研究摘要茎柔鱼(Dosidicusgigas)为大洋性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资源丰富,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点捕捞对象之一。其在东太平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凶猛的捕食者,也是大型鱼类和哺乳动物等的捕食对象。近年来茎柔鱼产量维持着上升趋势,但其资源量年间波动剧烈,受气候和环境变化影

4、响明显。尽管多国学者已开展茎柔鱼年龄结构、遗传进化和繁殖发育等基础性研究,对其基础生物学信息已有一定认识,然而对其摄食生态的研究仍仅处于胃含物分析等初级阶段,更缺乏对不同海域茎柔鱼摄食洄游规律及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因此了解和掌握茎柔鱼的群体结构、个体(群体)间营养生态位分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认识茎柔鱼在东太平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差异化生存策略,为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根据2009年和2013~2015年在东太平洋不同海域采集的茎柔鱼样品,根据其软、硬组织(肌肉、耳石和内壳)各自的特点,结合多种生物化学示踪物技术对东太平洋茎柔鱼开展摄食生态研

5、究:比较分析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1315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C和δN)的差异并探讨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化学示踪物对茎柔鱼进行群体划分;以秘鲁外海茎柔15鱼内壳“整体”(bulk)和氨基酸δN值及其主要摄食器官(组织)的形态数据,分析茎柔鱼雌、雄个体在生活史早期发育过程中摄食器官(组织)形态差异和食性变化模式,结合胴体与性腺状态指数阐释茎柔鱼性别分化的潜在机制;通过对3个海域的茎柔鱼内壳形态进行测量,比较内壳形态的群体间差异,分析内壳形态特征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构建各地理群体内壳叶轴生长方程;以不同地理群体的内壳稳定15同位素比值和肌肉氨基

6、酸δN值,对比各地理群体的营养地位,分析I各群体资源利用方式差异,并探究该差异与栖息海域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不同年份的秘鲁外海茎柔鱼内壳稳定同位素比值时间序列,比较分析异常环境条件下(厄尔尼诺事件)茎柔鱼营养模式变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海域的茎柔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存在差异,这种空间异质性与茎柔鱼栖息海域的环境条件(海水温度和初级生产力)、食物来源和个体能量需求差异有关。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15δN、C16:1n7、C17:1n7、C18:2n6、C20:1n6和C20:4n6可用于茎柔鱼地理溯源。并证明了联合利用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分析追溯头足类来源,判别地理群体的可

7、行性,同时说明了茎柔鱼食物的选择机制的空间异质性。1315(2)对秘鲁外海茎柔鱼内壳连续片段的δC和δN值和摄食器官(组织)的形态参数分析发现,雌、雄个体洄游行为相似而营养模式15存在差异,雌性个体具有较大的摄食器官(组织)和较高的δN值,表明其具有更强的能力捕食较高营养级食物并获得更多能量,而根据15内壳氨基酸δN值计算的相对营养级指数也显示相同个体大小的雌性茎柔鱼处于较高营养级。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同一栖息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