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

ID:34492169

大小:54.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1页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2页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3页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4页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201004721807郑真指导教师:辜也平【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的交际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交际从现实交际中分化出来,为现代人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错别字现象,然后从网络交际的语境和主体两方面对语言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加以深入分析,为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最后对网络交际中语言规范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网络交际语言错别字危害规范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克(刻)苦、惨(残)酷、脉博(搏)、恣(姿)态”等。纠正错别字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一

2、个重要内容。一个人随便写字,别人不认识,而引起误会,那就失去了文字的交际作用,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害。但是,在网络语言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别字满天飞,如:“菌(俊)男、霉(美)女、油饼(有病)、板斧(版副)、幽香(邮箱)、打雪丈(打雪仗)、密马(密码)、粉发涂强(奋发图强)、气死我乐(气死我了)、偶是穷银,木油米(我是穷人,没有米)”等等,这些别字的出现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在逐步增多。中小学生在网络语言中频繁使用错别字的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研究汉字20余年的陕西省委党校任学礼教授

3、认为,目前汉字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汉字文化的危机已经出现。他说:“这种另类语言不仅破坏着汉语的纯洁性,也恶化了人际交往的环境,最终导致理解歧义和沟通障碍。”一、网络交际中的语言错别字现象(一)语言运用规则的错别字1.谐音的滥用。如数字谐音,用“886”代指“拜拜了(再见)”、“7456”代指“气死我了”、“837”代指“别生气”、“3344”代指“生生世世”、“521”代指“我爱你”等等;如汉字谐音,用“美眉”代指漂亮妹妹、用“斑竹”代替“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利用数学算式的读音谐汉语词音,如(≈1.414)代指“意思意思”;英语

4、“音译”,如用“伊妹儿”代指“电子邮件(E-mail)”、用“瘟都死”代指“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用“屁兔”代指“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II)”、用“酷(cool)”表达一种时尚、风格和个性[1]。如果这样的字词层出不穷,势必对汉语的语音构成负面影响,造成日常用语的混乱,由于这些莫名其妙的谐音字词让人难以会意,会对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学生带来不良影响。2.词汇的畸变。如将“我”写成“偶”、将“美国”写成“米国”、将“这样子”写成“酱紫”、将“用心写”写成“造砖”、将“随意写”写成“灌水”、用“扁”表示“揍、打”,甚至把拼音字母

5、进行随意简写,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写成“GG、JJ、DD、MM”等[2],这样再造的怪异词汇、简写甚至是错别字增加了信息的噪声,让人不知所云,使用时既不经济,修辞效果也不好,甚至是对网络资源的浪费。如果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汉语的坏习惯,很多生造的词汇在汉语中原本就有对应的规范词汇,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让读者费尽心机、难以琢磨,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3.语法的背离。如“他很阳光”、“她很淑女”等病句在网络聊天室或电子公告版(BBS)中是司空见惯的了。又如“有事短我”,其实际意思是“有事给我发短信息”,这里的形容词

6、“短”充当了动词;再如“jokingde”,极具“洋泾浜”色彩,意思是“开玩笑的”,“开玩笑”用英语单词“joke”的现在分词形式“joking”,而助词“的”用汉语拼音,英语和汉语混杂在一起使用,实在是不伦不类。还有“I服了U”(意思是“我服了你”)、“IC(Isee)”(意思是“我明白了”)、“这次考试能pass(及格)就好了”、“你真让我感到好jealous(嫉妒)”等等[3],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在网络交际中随处可见,既违反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又破坏汉语的语言完整性和纯洁性。(二)语言表达内容的错别字这主要是指网络交际

7、中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有人曾通过百度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狗屁”字眼的中文网页高达4681个之多,与现代文明极不相称。频繁出现的网络脏话,如“TMD”(国骂,“他妈的”三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你BT”(“变态”两字的第一个字母)等,趣味低俗、叫人生厌。光怪陆离的网名,如“性感妞、重色轻友、非礼、裸奔”等,格调不雅。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语言在网络交际中不断地变形翻版,呈有增无减的趋势,蒙上了“俗气”的阴影,造成精神污染,对汉语的规范使用造成危害。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围墙,更深刻的讲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直接关系

8、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和下意识等。语言文字又是审美的重要内容。网络语言的异化倾向,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并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