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

ID:34485753

大小:207.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6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_第1页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_第2页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_第3页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_第4页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61∕T 1133-2018 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93.030P58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1133—2018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Standardfortheconstructionofbeautifulvillagepond2018-04-12发布2018-05-12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1133—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大荔县人民政府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水利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大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大荔县水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晓强、段洪涛、翟培宗、王业慧、李高峰、姚林、王剑鹏、王勇利。本标准由

2、陕西省水土保持局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电话:029-62651825地址:西安市神州四路航创国际广场B座5楼邮编:710100IDB61/T1133—2018美丽乡村涝池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涝池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涝池类型与要求、建设原则、建设技术要求、涝池管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辖区(关中、渭北和延安南部)内美丽乡村涝池建设。其他涝池建设、改建、扩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3、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DB61/T992-2015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陕西省涝池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涝池pond涝池是指为充分利用地表径流、蓄洪排涝、防止水土流失、调节连通水系,构建乡村生态文明修筑的小型蓄水工程。4基本要求4.1因地制宜,设计建设注重涝池基本功能,完善防洪排涝、保塬固沟等措施体系。4.2具有灌溉型功能的涝池应和周边的灌溉设施结合,健全补水和灌溉系统,实

4、现水源调节的目标。应设置水位自动测报、灌溉渠系补水与农业用水计量装置等。4.3突出涝池的景观功能。设计、建设时应结合村庄布局尽量采用自然景观,与涝池周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相协调。4.4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涝池的水岸线应贴近自然,岸边宜种植喜水植物,原有树木应尽量保留,新增的植物应尽可能采用乡土树种、草种。4.5依托生态涝池建设,注重打造景观小品,深入挖掘富有特色的村落文化、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涝池美化环境、休闲观光、文化宣传等创新功能。4.6严禁在水体上增设建筑物,以防污染水体,减小、分割水面面积。1DB61/T1133—20185涝池类型

5、与要求5.1功能型5.1.1功能型分类防洪排涝型、蓄水灌溉型、生态湿地型、水系连通型、人文景观型。5.1.2防洪排涝型涝池5.1.2.1蓄水量应根据来水量与需水量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其退水设施应考虑涝池安全,经调洪验算确定。5.1.2.2应布设在村庄较低位置,以汇集村庄降雨径流。5.1.2.3池底可不进行防渗处理,通过雨水的下渗和蒸发,以腾空容积,进行下次暴雨洪水调蓄。5.1.3蓄水灌溉型涝池5.1.3.1需根据调蓄来水水源水量和构造水体景观要求综合确定,合理布设取水设施。5.1.3.2涝池位置应根据来水水源及灌区位置,尽可能进行自流灌溉为目标,调

6、蓄灌溉水源。5.1.3.3需考虑水分渗漏消耗,应布设防渗设施。5.1.4生态湿地型涝池5.1.4.1前置过滤设施应对进入涝池内水体进行净化,水质标准达到GB3838中对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水域的V类指标要求,合理确定涝池水体净化措施。5.1.4.2位置选择应考虑污水净化区情况,与污水净化区有机衔接。5.1.5水系连通型涝池5.1.5.1应根据连通水体的相对位置、水量、水面景观要求综合确定。5.1.5.2以自流为主,必要时配以人工动力。5.1.6人文景观型涝池5.1.6.1需根据区域水面蒸发情况,分析水源情况,合理确定水面面积。5.1.6.2应靠近村庄、广

7、场或人群聚集区,同时兼顾涝池供水和排水要求。5.1.6.3涝池需考虑水分渗漏消耗,应布设防渗设施。5.2面积型涝池按占地面积(上沿口)分为:小型涝池、中型涝池、大型涝池:a)小型涝池面积不大于2000㎡;b)中型涝池面积2000㎡~5000㎡;c)大型涝池面积5000㎡~10000㎡。6建设原则2DB61/T1133—20186.1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美丽乡村建设、人文景观建设、村镇雨洪利用、生态清洁等要求,确定涝池的功能定位。6.2安全生态。设计应坚持安全优先,注重生态保护,涝池的规模、分布数量及类型应综合分析地形条件、水资源供水量、

8、景观需求、及灌溉因素综合确定。确保达到生态、环保、经济、实用的要求。6.3保护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