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83280
大小:14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试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11(中)·理论新探·试论青少年犯罪心理及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熊宗鹏摘要随着青少年犯罪在各类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之所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是由青少年自身心理不成熟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正,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刑事犯罪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365-04
2、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少杀人之后清理现场,毁灭罪证的情况,为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侦近年来,在所有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影破增加了难度。此外,当代青少年犯罪中的暴力色彩突出,动辄响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建设的顽疾,尤其是对新一代青有持刀砍人或互相残杀的惨剧发生,以致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案少年的身心发展,更是有着我们难以估量的消极作用。因此,对件的比例大幅上升。2008年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有统计数据显示,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以及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就具有重要在该年度的青少年犯罪中,排在前五位的犯罪类型依次是:盗窃、的意义
3、。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青少年犯抢劫、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和强奸。其中又以“两抢一盗”这两大罪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往昔的新的特点。其具体表现在:类侵犯财产案件居多,所占比例为63.3%。(一)犯罪低龄化趋势突出二、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分析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在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主要是两个方面四种因素共同加的同时,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突出,从14岁开始,犯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内因,一方面是外因,内因即指青少年自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达到犯罪的高峰,约占犯
4、罪青身的原因,外因则主要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构成。这四种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这因素相互影响导致了犯罪心理的产生。其具体表现如下:与前一阶段的以高龄青少年犯罪为主的现象截然不同。这一特(一)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点十分明显地体现在了犯罪率持续上扬的“90后”人群中。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因素。心2008年开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逐渐年满18周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之间的矛盾、心理活动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步入了“成年人”的
5、及心理意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矛行列。而随着“90后”的队伍的逐渐壮大,“90后”的犯罪案件也盾,也是这一特定时期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这些矛盾愈来愈多,犯罪低龄化的情形也愈演愈烈,成为了当代中国青少得不到化解而被激化,极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年犯罪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违法犯罪的心理。其自身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二)犯罪主体趋于复杂在认知方面,由于青少年犯罪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外来人口的青少年犯罪增多。仅未定型,对事物的判断也不够准确,所以便展现出了对错意识模
6、以北京为例,随着以“农民工”等来京务工人员为主的流动人口的糊、好坏善恶不分的特点。此外,逆反心理也是青少年身上普遍增加,外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在北京犯罪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在存在的心理现象,这是他们渴望独立、摆脱他人束缚的集中体现。不断上升。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组成人员由于认知能力偏低、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很容易在逆反心理的中,打工子弟的数量占据了青少年犯罪人数的七成。是在校生犯支配下,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来。罪率上升。与以往的社会闲杂人员犯罪多发的情况不同,如今在在动机方面,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欲望和不良心理的影校
7、学生的犯罪有抬头的迹象。在校杀人、强奸、故意伤害的等恶响,产生犯罪动机。比如,其一,为满足一己私欲、贪图物质享受性事件屡有发生,显示出了更加恶劣的社会危害性。此外,随着而引起违法犯罪。在一般的家庭里,孩子是物质享受的优待者,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不断涌入京城,农民工的下一代在校犯罪率也但家长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会带来可怕的负面影响,这些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再加上攀比效应(三)暴力犯罪数上升的作用,那些内心失衡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犯罪心理,实施犯罪目前的青少年罪犯开始频繁使用成年人的作案方法
8、,甚至一行为。其二,基于嫉妒、报复心理而作案。青少年追求我行我素些影视书刊作品中的犯罪手段也被他们模仿使用,以致出现了不的生活,他们渴望拥有足够的个人空间,如果有人闯入了他们的作者简介:熊宗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06级经济法专业。·理论新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