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8199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文许初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4由中原走来向台海而去—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文/许初鸣漳州传统民居传承中原建筑技术和艺术,然而又“入乡随俗”,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应用并大胆创新,既保存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又形成了鲜明的闽南地域特色。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乃至建筑理念源于中原,又传播海峡彼岸,对台湾的民居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院落对称的布局特点漳州的传统民居在布局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遵循中轴对称式的布局原则。整个建筑结构以中厅为轴线,左右对称地建有左、右厢房,加上门屋组成四合院。一般都以天井为中心,围成一个方
2、形院落,天井前是门厅,后是正屋,左右是连接门厅与正屋的回廊。每个相对封闭的院落就是“一进”或“一落”。纵向延伸就形成“日”字形或“目”字形,多进或多落的大厝。横向则采用递增护龙的方法,渐次扩大住宅。漳州民居常见的有“三间起”和“五间起”。“三间起”,就是闽南俗话说的“一厅二房二伸手”,走进大门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庑廊,与大门正对的是厅,厅左侧为大房,右侧为二房;进入房间的门规格较大的一般正对庑廊的小走廊,规格较小的也可以安排在厅的两侧;厅的内侧设木屏风,安放祀桌,摆祖先神位,祀桌前放八仙桌。左右两庑可以敞开
3、,也可以是木板墙,做厨房或做小房间。“五间起”,是两房外再增加二间耳房,呈一厅四房的格局,这一格局次间的门通厅堂,稍间的门正对庑廊,一旦作为五间起,厅的规格便可以是三开间的,即厅中立有四根柱子,或称四点金,四根柱子把厅分为并列的三间,中称为明间,两边称为次间。漳州市漳浦湖西乡的蓝廷珍府第是漳州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的一个典型范例。蓝廷珍府第坐西朝东,面阔52米,进深86米,占地4400平方米。大门前立着两个门墩,两侧图案的精致细腻,非同凡响。这是一座以中轴线上的门厅、正堂、后堂、主楼和左右后三组厢房组成的院落式
4、城堡。主楼在第四进,为二层方形土楼,称日接楼。大概是楼较高,才称此名。日接楼用材较大,雕饰手法多样,工艺精湛。整座大厝布局规整,环境优雅,把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三段式建筑结构大胆创新漳州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由屋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漳州的能工巧匠总结闽南的气候特征和各种材质的特性,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对古老的三段式结构进行大胆而合理的革新,营造出一整套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风尚的建筑结构。由于漳州降水量大,屋基易受雨水浸泡,因此传统民居的基础大都是石质,丘陵地区采用天然卵石,而平原及沿海地区多用人工
5、开采的花岗石。台基高出地面三坎,台基边沿铺压阶石。地面砖用窑烧地砖,正屋室内一般铺红色斗砖,地砖排列以交丁缝为主,客厅地砖多为人字缝,回廊和厨房铺六角砖或条砖,天井、后院铺天然卵石或条砖。也有的天井、庭院地面以三合土夯实,四边砌阳沟汲井(沉淀池)。屋身包括梁架和墙壁。梁架搭建称大木作,工匠将原生木依例裁制成柱、梁(枋)、桁(檩)、桷仔条(椽条)、斗、拱等及一些辅助构件,进行组装。漳州传统建筑的梁架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一般为穿斗式,大厝的正屋常用抬梁式。最常见的是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办法:当中的几间
6、用抬梁式构架,双侧厢房则使用穿斗式木架,两种木构架交织成一体,相互配合,各得其所。墙体按用材分为土墙、土坯墙、编竹泥墙、砖墙、石墙等,有的沿海渔村甚至捞取蚵壳作为建材。除墙面以灰泥勾缝的清水墙外,其余墙面皆粉刷沙灰浆,从外观上看与混水墙壁无异。沙灰浆一般是白、灰二色,配料是河沙、壳灰、红土、纸筋等。漳州传统民居屋顶一般为双坡顶,俗称“人”字顶,通常前短后长,如猛虎弓足之雄姿。多数采用悬山式和硬山式。屋顶覆窑烧板瓦,先在桷(椽)条上铺望瓦,再将弧形盖瓦以鱼鳞状依次叠扣,阴阳交错出覆槽与笑槽,整片瓦顶只靠涩叠
7、,仅在槽头、滴水部位用白灰粘牢,称为“冷摊瓦”。而在沿海季风猛烈一带,就采用较小的板瓦或筒瓦,整条瓦垄都用白灰粘实。闽南地区的屋脊都有两边升起作燕尾的习俗,俗称“皇宫起”。燕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注意在屋脊和燕尾上做文章,如用砖雕、灰雕、剪瓷雕等进行艺术装饰,这成为漳州传统民居最吸引人的视觉特点。装饰手法主要有雕刻、瓷片雕塑、彩绘、壁画等。漳州市区的蔡竹禅宅第原为清代旧宅,于20世纪40年代重建,是当时闽南有名的“土水状元”李明月的杰作,青石红砖的墙体,红色瓦片的屋顶,是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正屋采用抬梁式
8、的构架,而两侧厢房则采用穿斗式构架。正屋的屋脊高度较高,体量较大,为燕尾式的双翘脊,而护厝的屋顶高度较低,体量较小,为圆枋式的平脊。特殊的构造形式富于魅力竹篙厝和骑楼有机结合是漳州传统民居特别引人注目的建筑形式。竹篙厝,顾名思义就是如同竹篙一样细长的房屋。这种建筑形式的产生是商业街区繁荣的必然要求,或者说是为适应集市贸易而产生的一种商住一体的建筑。竹篙厝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四合院的一种变体,它仍然按照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原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