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75402
大小:481.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从新闻博客现象看公民新闻的本土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年9月第7卷第3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s)Sep.2008V01.7No.3从新闻博客现象看公民新闻的本土实践马原(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论文依托公民新闻迅速兴起这一契机,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的最新动态,并结合对公民新闻的具体个例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讨论新闻博客的主体表达方式的新突破带来的公民新闻的蓬勃发展,并分析公民新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其本质和意义。同时,对
2、公民新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公民在不远的未来定会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实现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关键词:新闻博客;公民新闻;本土实践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991(2008)03.0042-05TheNativePracticeofCitizenJournalisminViewofNewsBlogPhenomenonMaYuan(HebeiUniversity,BaodingItebei071000,China)Abstract:Takingtherisingofcitizenjourna
3、lism脑allopportunity,thearticlepayscloseConcernonthehtestdevel-opmentofnetworkmedia.Combinedwiththeanalysisonspecificcage8ofcitizenjournalism,thevigorousdevelop-mentofcitizenjoumalismbroughtbythenewbreakthroughsofthesubjeetexpressionofnewsblogalediscussedfromv
4、ariousdegrees,andthecurrentsituationanditsnatureandsignificanceofthedevelopmentofcitizenjoumalismin0111"countryaleanalyzed.Meanwhile,thefuturedevdopmentisexpected,thatis,citizenswillbeabletocommuni·e.atewiththeworldwhileexpressingthemselves.Keywords:newsblog;
5、citizenjournalism;nativepractice新闻媒体的专业记者,已经不是这个时代受众接收外部世界声音的唯一来源。从发生在国外的“克林顿性丑闻”事件、伊拉克战争事件、美国9·11事件到印度洋海啸事件,以及发生在国内的2007年最具轰动的7·18济南水灾、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以及最近的5·12四川大地震,报道目击者通过博客等平台发布信息已不是新鲜事,公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的活动中来。而2005年7月,发生在伦敦的地铁爆炸事件标志着新闻收集过程中的一个“顶点”,伦敦《卫报》称之为“新闻
6、程序的民主化”,并称在袭击中摄像头手机的使用标志着“平民记者”的真正诞生。一、公民新闻:自媒体时代一个崭新的新闻学课题(一)公民新闻的内涵界定“公民新闻”作为新闻领域一个新生的具有探索性的理论,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性的定义。按照(WeMedia》一书的定义,“公民新闻”就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及其他相关信息”⋯。这里所谓的“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由此,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公民新闻”就是指来自公民的非专
7、业的新闻报道。(二)公民新闻的实践模式分析以公民新闻为核心的自媒体(WeMedia)是学者们研究博客时所提出的,美国学者丹·吉尔默(DanGillmor)曾在自己的论著(WeTheMedia)一书中以“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grass.rootsJournalism,bythepeople,forthepeople)’’L21作为自己的副标题。它诠释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点对面的传播模式,而是一种n对11的传播。所谓“n对n”的传播,即传播的主客体在双方平权的收稿Et
8、期:2008-06-03:修回日期:2008-09472作者简介:马原(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第3期马原从新闻博客现象看公民新闻的本土实践43前提下,伴随传播不同模式、不同环节而自由的切换角色。简单的说来,“n对n”的传播模式,是旧媒体“一对多”、新媒体“多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与“一对一”的人际传播模式、“多对一”窄众传播模式的辩证统一。关于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