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实践典型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践行群众路线抓好落实整改着力解决学校师德师风薄弱问题惠安职业中专学校在教育活动中,高尚的师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教师专业的首要特质,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当前,我校专任教师187名,总体而言,我们教师的师德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年来,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献身于教育工作,塑造自己的良好品行,涌现了一大批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优秀教育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上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作为学校边学边改主要项目,学校高度重视,深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对症下药,整改落实工作取得较
2、好成效。一、摆查出来的师德师风问题(一)领导认识不足学校领导班子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还不足,学校内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管理机制、考评机制不完善。(二)教师思想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三)存在不敬业、不思进取的现状当前,学校个别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把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抛诸脑后,从教的信念在他们身上被削弱、淡化。5他们从实用的、功利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把从事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备课阅卷,备课简单化、公式化,有的根本就不备课
3、,下课就离校,上课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差,教学工作仅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进行简单重复而已,缺乏激情。少干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尤其是在当今实行“阳光工资”的前提下,认为福利没有了,满足于一般性工作就行了,学校稍微多安排一点课程就拒不接受。(四)师表意识淡薄、拜金主义严重有的教师不专心教书育人,上课随意,迟到早退经常发生,上课打瞌睡、接手机、发短信,甚至玩游戏、上网聊天、进行个人“第二职业”建设。二、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大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当前社会
4、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互相撞,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极大,对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减少,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之中,心分几头,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种种方面,都直接对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了负面影响。(二)教师职业声望降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现实中教师的工资并未与市场经济规律完全匹配,与其它职业收入之间有一定的差距,5教师获得较低的职业声望,严重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三)教师自身因素对职业道德的影响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5、观,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注重加强个人修养,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困难面前缺乏斗志,压力面前缺乏挑战。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另外,青年教师的工资低,收入有限,与从事其他行业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在赡养父母、教育子女、购买住房等方面压力很大等等。凡此种种,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自身正确职业道德的坚守。 (四)师德师风建设不到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是一个需要教育、引导、监督、践行的过程。但由于各方面因素,我们却忽略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知、情、意、行发展规律的认识,忽略了师德
6、师风建设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突出师德问题整治不力,如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重管理、轻教育,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这就难免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做法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极不相称。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工作:5(一)抓规范,端正从教行为。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学习培训的必修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师
7、德规范演讲、教师形象设计、观看师德规范录像片、学习本校师德典型事迹等形式,增强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端正教师的言行举止,树立教师的师德形象。(二)抓承诺,约束教师行为。在师德建设活动中,实施师德承诺制度。对教职工的师德表现实行自律和学校监督相结合的约束机制。每位教职工向学校社会公开进行师德承诺。通过师德承诺,约束行为,自觉接受监督。(三)抓实践,升华师德水平。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实践活动,通过师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师德意识。一是以专业科为单位开展德育导师制,让每一位教职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