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

ID:34469002

大小:40.4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6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_第1页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_第2页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_第3页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_第4页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打造火神坡新城区的构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农村人口开始涌向城市。就我县而言,近十年来,县城人口由原来的3万人发展到2014年3月的6.5万(还不包括进城的临时租住人员)。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县曾提出“扩容提质”的战略,在“北扩”、“东进”、“西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区面积扩大到近6平方公里。但县城林城镇的发展依然被限制在从会同大桥到大石板沿209国道的狭长地段。相对于同在枝柳铁路沿线、同有怀通高速公路和同有209国道过县城的南北两端迅速崛起的靖州和洪江的县城建设,现在的会同县城更显得发展空间不够、人车拥挤严重、城市人文气息和现代气息不浓……建议

2、县城“南延”火神坡,即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火神坡的基本情况连山乡火神坡位于我县连山、岩头和林城镇三乡镇结合部,距会同县城仅3.5公里。渠水河从南、东、北三面将火神坡围成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半岛状。加上渠水两岸的可视范围,广义的火神坡地区包括连山乡幸福、漩水、高涌、宝照(一部分)和岩头乡的岩头、溪坪、东岳、墓脚(一部分)和林城镇的何家冲(一部分)等村,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是会同县内面积最大的盆地!境内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气息厚重。据研究,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而得名的“会同”县名出自于《周礼·春官·12大宗伯》,源于火神坡的“大宗头”(自然村寨名)、“会同”之义也源

3、于火神坡东端临渠水处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江田遗址出土的远古首领专用的绳纹大口尊(陶片)上的九龙拜首。唐末五代时“威远侯”杨再思(飞山王)父母合葬墓也在火神坡半岛的醒目处;会同、靖州、洪江、绥宁、天柱等湘黔边区唐姓始祖“长奶娘”也长眠在这里;杨再思的《入黔(黔中郡)感怀》作于此、中国凤凰图藤源于此地“三十六笼鸡,笼笼三十六只”的传说;清代会同县长丁钰等文章也曾提及于此。据连山乡高团村一组杨丙伦家存的清乾隆24年修订的《杨氏族谱》载:火神坡,又名“火绳坡”或“火城坡”,说明此处原为三面临水的古城。自上世纪以来,火神坡先后被选址为保卫原广西省会桂林的飞机场、中国二汽集团基地、广州军区备用基地

4、。七十年代初,更是被确定为会同县城搬迁地,当时县城里的财贸、五七干校、党校、师范等单位先后在此圈地建房。现会同县档案局还保存着当年的《火神坡县城规划图》。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枝柳铁路和去年的包茂(怀通)高速公路过境、会同高速公路出口(离火神坡仅隔渠水一号桥)和火神坡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成,将火神坡与会同县城的距离由原来的8公里缩短到现在的3.5公里。有铁路、高速公路和大河(渠水)过境的、平坦而宽阔的火神坡地区,具备了打造一个县城乃至一个中等城市的必需条件。12火神坡与县城“北扩、东进、西出”的比较近年来,我县为突破县城发展瓶颈、拓宽有效城市空间,采取了“北扩、东进、西出”的“扩容提质”战

5、略。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分析,唯独舍去了“南延”这着重棋。原因是向南发展至会同大桥一线,被大河和高山挡路,没有宽阔的发展空间。而向火神坡和岩头一线发展,也被高山阻断。现在怀通高速公路正好从这一地区穿过,将林城镇与火神坡直接连通。高速公路出口和火神坡服务区的设置,大大地增加了火神坡地区的物流量和信息量。截止目前,县烟草公司和县粮油物流中心等单位均已在县城至高速公路出口沿线奠基建房,县城“南延”将成必然之势。与北区大石板、东区(晒口、双拥路一带)、西区(下称“三区”)相比,火神坡地区优势更为明显:1、地域平坦而广阔,是上述“三区”所无法比拟的。北面的大石板一带,是我县不可多得的成片优质水稻田

6、。“守住耕地红线,留片土地与子孙”,这是国之号召、民之希望!更何况县城北扩的优势不大。据专业人士测算:在北区、东区或西区推平一座山的价钱,足可以在火神坡地区建造一栋与山之面积相当的五至六层高的楼房。2、水源优势更是上述“三区”所无法抗衡的。此三区仅有一条流程短、流量小、河面窄的“会同河”(实为一小溪)12穿过。历年来,一进春天多雨时节,我县马安、金龙、堡子、坪村等乡镇范围内的各条溪水向南倒灌,会同河因流速不快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水灾,此种现象在岩壁、竹寨、大石板、及县城改河街一带表现得尤为突出。县城新区北迁,靠小溪(即“会同河”)而去大河(渠水),一则“干坡”县城无水之灵动,二则县城居民的日

7、常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的线路相对拉长,增加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开支。而在火神坡地区,虽三面环渠水,却并无水患。一是在火神坡对岸的岩头乡岩头、溪坪、东岳、墓脚等村地势较低,洪水将向此处漫淹,1996年夏天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上述几村和连山乡的高涌村都是一片汪洋,而相对较高的火神坡地区却是安然无恙。二是其上端的高涌洞电站和下端的蓑衣塘电站可将洪水排向沿岸各小溪流,一旦洪水来袭,也不会对火神坡地区构成一点威胁。3、空气质量比上述“三区”好。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