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

ID:34468185

大小:435.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_第1页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_第2页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_第3页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_第4页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9049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万方数据第13卷第3期2005年7月系统辩证学学报JOURNALOFSYSTEMICDIALECTICSV01.13No.3Jul.,2005文章编号:1005—6408(2005)03—0082—04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高建明(武汉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3)摘要:在用系统观和生态学分析考察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生态文化、保护文化生态平衡的意义,提出了有关生态文化和文化生态建设的若干设想。关键词:生态文化;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N941文献标识码:A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深化,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二者的涵义是什么,它们是何意义,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化和文化生态,弄清这些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很高的实践价值。1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涵义顾名思义,生态文化是有关生态的一种文化,即人们在认识生态、适应生态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由于对人而言,适宜的生态是以绿色为主要标志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生态文化也可称之为绿色文化。生态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有其内在的结构,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生态知识。是人们对生态奥秘、本质规律认识的成果,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学、生态艺术学、环境美学等。②生态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适应生态过程中培育起来的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以生态为价值取向等精神性成果,包括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道德、生态情感、生态美感等。③生态产品。是人们运用生态知识对环境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的具有生态性质、适宜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如污染预防控制处理技术、绿色食品、绿化林、绿化草地等。④生态产业。是人们为创造生态产品而形成的产业和工程,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⑤生态制度。是人们在适应生态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生态之间关系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和各种制度。如绿色产权制度、绿色经营制度、绿色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上述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生态文化的有机整体,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生态文化整体的发展。生态文化自古有之,从采集狩猎文化到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等都属于生态文化的范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与生态的矛盾尚未突出出来,生态文化一直是融合于其它文化之中,而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直到工业文明带来生态危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环境意识的普及,可持续发展成为指导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生态文化才得到很大发展,并作为现代文化的基础层,与其它文化一起共同构成现代文化体系。随着收稿日期:2005—01—23作者简介:高建明(1957一),男,湖北黄岗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与社会、科技文化。 万方数据第3期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83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演进,生态文化将不可抗拒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与其它文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生态文化的对象指向于生态。生态文化关心的是人类的任何活动是否有利于生态的平衡、生态的保护。在生态文化看来,凡是有利于生态的平衡、生态的保护的活动是值得肯定的、大力提倡的,凡是不利于生态的平衡、生态的保护的活动是应该反对的、予以禁止的。②生态文化是全球文化。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保护生态。保护生态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生态文化作为处理人与生态关系的手段、工具、准则,在社会伦理价值上是中立的,可以为不同地区、种族、国家、阶级共同拥有,为不同层次的价值主体共同接受,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全球文化,没有民族性、国民性、阶级性。所谓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关于文化性质、存在状态的一个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特征,文化体系作为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体系而存在。在生态学中,生态是生命体通过同化和异化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互动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结合所构成的体系。运用生态学透视文化的运动和发展,可以看到,就像任何一个生命体、任何一种生物离不开其特定的生存环境、总是与其它生命体、生物及各种生存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样,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也是在与其它文化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交流互动中演化发展着,因而,完全可以把文化体系类比为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从生态的角度研究文化,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演化发展规律。由上所述可见,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有完全不同的涵义,二者不可混淆。前者是文化的一个种类,后者是各种文化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二者又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生态文化是文化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文化生态不可避免要研究生态文化;由于生态文化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与其它文化的互动中形成发展的,研究生态文化也离不开文化生态的研究。2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意义发展创新生态文化,保护文化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首先,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文化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成果,本身就属于生态文化,或说是生态文化发展的结晶。因此搞好可持续发展与发展创新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一致的。具体来说,从生态文化包含的内容看,生态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效用主要有:①生态文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根据。人们只有掌握了生态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态,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的不断创新,生态学、环境科学的发展,将加深人们对生态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可以说,人们对生态规律的认识程度即生态文化的发展程度决定和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要搞好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不断发展创新生态文化。②生态文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生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将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生态文化中的生态产品、生态产业,能克服现代工业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带来生态危机的弊端,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使经济整体和长远增效;生态文化中的生态制度,对人们的活动有约束力,约束人们的行为遵循生态规律,并最终化为自觉的行动;这些都可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尤其是生态文化中的生态精神,更是有巨大的激励和教化作用,能够把人心凝聚到关注生态、保护生态上来,使人讲求生态道德,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与自然和谐进化的情感和美感,激发人们自觉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热血汗水。’’③生态文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手段。可持续发展不是凭空想当然、仅靠人的愿望就能实现的,需要具体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法。生态文化中生态产品和生态技术的创新,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法。如污染预防控制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能从技术上有效地预防污染的发生,及时处理控制污染,彼大自然还蓝天、绿 万方数据84系统辩证学学报第13卷色于人们,从而保障可持续发展。④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生长域。从生态角度看,人类社会发展每个方面(无论是吃和穿、还是住和行),每个领域(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领域),每个产业(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都存在生态创新的新领域。生态文化中的生态产品、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可持续发展持续提供越来越多的新的生长域,既不破坏生态,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并为人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⑤生态文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规范。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套有利于其发展、保障其发展的规章制度。生态文化中生态制度的创新,将为人们提供行为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本来是人们为应对自然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但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人类不仅面临自然生态失衡的危机,也面临着文化生态失衡的危机,且后者同前者一样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文化生态失衡主要表现有:①各种文化关系不和谐。人们一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或三种文化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里,这三种文化形态发展是不够和谐的,物质文化发展迅速,其它文化形态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在每种文化形态内部也存在大量非和谐因素,如物质文化只注重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不注重养护自然,生态物质发展不足;精神文化存在严重的意识冲突,缺乏足够和有效的沟通;制度文化存在激烈的阶级对立、民族矛盾、种族歧视、恐怖暴力、国家侵略等。②文化多样性消失。仰赖发达的科技文化造成的高度物质文明,当今西方文化正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它借助现代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信息网络传递系统,大肆向其它地方、区域扩张,蚕食着当地的文化,使文化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③垃圾文化污染。伴随文化的空前发达,许多文化垃圾也被附带产生出来,黄色文化、毒品文化、邪教文化不断泛起,无孔不入,对文化、对社会造成极大污染。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危机,包括自然生态失衡危机,实际上都可归结为深刻的文化生态失衡危机,与各种文化的关系间及各种文化内部的非和谐因素有关。比如,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发展,只注重物质消费,不重视精神文化,不追求精神消费,势必导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漠视他人,漠视自然,漠视一切,给自然生态带来危机,给社会发展带来危机。因此,要搞好可持续发展,搞好文化生态建设也是必不可少、不可忽视的。3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建设大力加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成为当今人类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生态文化建设而言,当前要做的工作主要有:①推进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企业生态文化。企业既是经济行为的主体,也是维护生态的主体,企业行为对生态的变化有着直接、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文化建设的矛盾得到解决,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环境污染从源头消失,可持续发展才有实践的舞台和产业的支持。因此,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应把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作为重点,通过绿色认证、环境法及各种有法律效应和约束力的公约推动企业建设生态文化,使企业真正做到用生态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其经济行为。②广泛宣传生态文化,对全民实施生态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课程教育强化生态文化意识,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具有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生态情感、生态美感和生态道德的“生态人”。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生态文化,带头强调生态文化的重要性,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种媒体要不断全面消除“经济万能论”的不良影响,把宣传和普及生态文化作为神圣职责,反复宣传,大力弘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文化。总之,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爱护生态光荣、破坏生态可耻的社会风尚。。③对生态文化进行系统建设。既要大力普及生‘态知识,也要培育弘扬生态精神,又要注意发展生态产品、生态技术、生态产业以及加强完善生态制度。只有全面系统建设生态文化,使人们爱护生态、维护生态的行为成为有约束力又自觉自愿的行为,使人们从生态文化发展中感受到巨大的益处,才能更好地发挥生态文化的功能。④建立以生态文化创新伪目标的全球合作机 万方数据第3期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85制。生态文化是全球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是环境时代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各个区域文化要在生态文化创新中本着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宗旨,求同存异,消除狭隘民族主义,把创新生态文化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以及终极关怀而努力奋斗。各个国家都要在生态文化建设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为达此目标,需要建立以生态文化创新为目标的全球合作机制,以便有效地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把生态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就文化生态建设而言,主要任务有:①突出生态文化在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当今文化体系中,生态文化应成为文化有机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但现实情况是,相对其它文化,生态文化发展远不够成熟发达,生态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②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消除各种文化关系间不和谐因素。各国、各民族应从维护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大局出发,像为应对自然生态危机采取共同行动那样,在文化生态面临危机问题上尽快达成一致共识,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提倡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打破文化垄断,反对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他人。③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有意识地对民族文化生态实行保护。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肆扩张,各国、各民族应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先进内容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民族文化相互生态,以保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其保护目标是,保持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生态格局的现状,抢救正在消融的民族文化生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发展民族文化生态中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成果,使民族文化以鲜明的文化形象、独特的文化个性、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格、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④采取切实有效行动,消除文化垃圾,防止文化污染。一是要加强管理,加大处理文化垃圾力度;二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法规,使文化垃圾处理有法可依。TheCultureofEcologyandtheEcologyofCultureGAOJian-m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63,China)Abstract:Basingonanalyzingtheconceptsofthecultureofecologyandtheecologyofcultureandtheirrelationshipsbysystemideasandecology,thepaperdiscussesthesignificanceofdevelopingthecul—tureofecologyandprotectingthebalanceoftheecologyofculture,thengivessomeideasaboutconstruct—ingthecultureofecologyandtheecologyofculture.Keywords:cultureofecology;ecologyof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 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作者:高建明,GAOJian-ming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63刊名:系统辩证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SYSTEMICDIALECTICS年,卷(期):2005,13(3)被引用次数:19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熊春林.黄正泉.梁剑宏国内文化生态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10(3)2.但新球.李晓明生态文化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期刊论文]-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3)3.郭家骥.GUOJia-ji生态文化论[期刊论文]-云南社会科学2005(6)4.田川流.TianChuanliu论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及其判定标准[期刊论文]-东岳论丛2011,32(4)5.邓先瑞.DENGXian-rui长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态及其主要特征[期刊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6.周庆行.曾智.刘燕.ZHOUQing-xing.ZENGZhi.LiuYan论以文化生态为依托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经济模式构建[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6(1)7.汪如锋.WANGRu-feng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4)8.陈炜.郭凤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走向生态文化[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1)9.李达伟.简波.齐莹.LIDawei.JIANBo.QIYing轩辕车会的文化生态变迁和价值开发——安徽仙源镇和甘棠镇的田野调查报告[期刊论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10.张云平.ZHANGYun-ping原生态文化的界定及其保护[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引证文献(20条)1.李艳.张李娜河北省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2011(3)2.高建明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升华[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吴贻玉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文化选择[期刊论文]-学术论坛2006(6)4.高永蓉生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期刊论文]-当代青年研究2006(8)5.陈远刚.符淼构建和谐后勤生态文化促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10(34)6.吴健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期刊论文]-青海交通科技2009(4)7.农兴强.杨荣翰.韦祖庆古镇旅游发展与生态文化理念——以贺州黄姚古镇为例[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2007(4)8.陈远刚.符淼构建和谐后勤生态文化促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10(34)9.高学武.刘丽莉.王吉祥我国新农村生态文化体系构建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11)10.吴志挺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考[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11.肖福玲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2009(23)12.田迎芳.郑耀星.郑东裕浅析河南寻根旅游开发[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陈飞飏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我国的技术引进[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5)14.林显锋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期刊论文]-公路交通技术2008(4)15.柯平.詹越基于群落生态原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期刊论文]-图书馆论坛2008(6) 16.张福山.徐学荣.林奇英.谢联辉培育植保生态文化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7.李文兵旅游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机制——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8(11)18.马春.孟伟庆.李洪远论"生态"一词的使用[期刊论文]-四川环境2006(4)19.徐鹏多元文化视野中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学位论文]硕士200620.廖国强.关磊文化·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tbzxxb200503018.asp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