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67419
大小:26.1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6
《情境领导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境领导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 领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领导特质上,热衷于探讨具备什么素质才可以当领导。20世纪,随着管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开始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但是,对领导环境与对象的研究依然薄弱。在这一方面,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 保罗·赫塞(PaulHersey)一生致力于领导力研究。1969年,他同肯·布兰查德(KenH.Blanchard,也译为布兰佳)合著《组织行为学》(ManagementofOrganizationalBehavior:UtilizingHumanResources)一书,提出
2、了情境领导模式。这本书在工商界与学术界反响巨大,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广为传播。借助这一东风,1975年保罗·赫塞创建了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并正式注册了情境领导(SituationalLeadershipR)这一商标。所以,人们也把情境领导模型称为“赫塞-布兰查德模型”。赫塞曾经两次来华,2005年6月,还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领导力大师论坛上传经布道。据说,在他的研究中心里,培训过一百多个国家的一千多个企业的上千万名职业经理。布兰查德是他创办的布兰查德咨询培训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精神官”,他的公司不断推出一本本的快餐式管理读物。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3、的作者约翰逊,就是布兰查德的合作者之一。作为管理咨询业的成功人士,赫塞和布兰查德二人搅动的不是理论深水区,而是实业领域的感官神经。 如果说,赫塞尚比较侧重于理论性探讨,那么,他的合作者布兰查德则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管理畅销书作家,他善于用传神的故事介绍管理学知识,拥有将繁琐的文章变得通俗易懂的诀窍,其最有名的普及读物莫过于《一分钟经理》(TheOneMinuteManager)。这本小册子影响了无数经理人的领导风格。当然,赫塞也不是干巴巴的学究,否则,他的领导力研究中心就得关门。赫塞的《情境领导者》一书,也是极优秀的通俗读物。可以说,作为著名管理咨询师
4、,他们二人的贡献,主要在管理实践方面。从理论上看,情境领导模型来自于权变理论,并无太多学术上的创新,但在管理实践中影响巨大。经过数十年的时间考验,情境领导不但被作为主要管理培训手段加以运用,而且在组织行为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或许和其通俗易懂并易于操作有关。 情境领导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准备程度相适应,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效果,也就是说领导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环境及员工的变化而改变。情境领导模式与管理方格模式类似,都是脱胎于斯托格第尔的领导方式双因素理论,而且情境领导模式与双因素理论的四象限表述更
5、为接近。其分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领导者行为与被领导者状态垂直对应)。 这一模型的运用分三步:第一步是识别对员工的任务和要求;第二步是了解并判断员工的准备程度;第三步是选择适宜的领导风格。 识别对员工的任务和要求。这是进行被领导者准备度研究的前提,因为准备度与工作有关,由于被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员工的准备度往往也会处于不同的水平。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被领导者的准备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工作进行细分。比如一位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实验控制方面可能非常有经验,但在撰写实验报告方面却力不从心,显然在这两个工作上,该研究人员的准备度是不一样的,
6、领导者应予以不同的工作支持。 诊断被领导者的准备度。准备度是指被领导者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意愿水平。其中能力是指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意愿是指表现出来的信心、承诺与动机。根据员工能力与意愿的高低程度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以下四种不同的准备度水平。 准备度一(R1):无能力,无意愿并无信心。 准备度二(R2):无能力,但有意愿或有信心。 准备度三(R3):有能力,但无意愿或无信心。 准备度四(R4):有能力,且有意愿并有信心。 关于这四种准备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一个对工作并无兴趣的新员工,他的工作动机只是为了换
7、取生存条件。作为新手,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技能,从心理上也没有去做好工作的兴趣与动机,他就处在准备度一的水平上。而一个对工作有兴趣的新员工,在技能和训练上虽然不足,但却有做好工作的意愿和信心,他则处在准备度二的水平上。一个升职无望的老油条,由于多年磨炼,工作知识和技能无可挑剔,但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愿望,漫不经心,他就处在准备度三的水平上。而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而且渴望着大显身手的工作骨干,则能力、意愿和信心齐备,他则处在准备度四的水平上。对于这四种不同的员工,领导行为显然是不能一样的。情境领导理论的重点,在于与员工状况相吻合,所以,进行员工准备度的
8、判断,是这一模式的关键。 必须注意,判断员工的准备度,依据是“表现”而不是“潜质”。表现来自于行为,不是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