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new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new

ID:34460267

大小:263.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new_第1页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new_第2页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new_第3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之异同口王延·(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东晋时期玄言诗盛行,而玄言诗做为山水田因诗发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环节,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便应运而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然而,因两人的出身、生活经历不同两人的诗却又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从三个层面对二人诗歌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心情审美兴趣结构特征语言技巧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卓越诗人。他们差不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思想上都受过儒家和道家的影响:都有着执着的济世意识,又都热爱大自然,盘桓山林;两个人还有着类似的仕而隐、隐而仕,最终又复隐的人生经

2、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在意境画面和艺术结构上都呈现着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作为艺术对象的山水和田园有关,也是诗人审美心理心态的自然外现。综观这两位大诗人的田园山水诗,有以下三个差异之处:一、诗人心性与心情陶谢都非常欣赏大自然,对自然之美有他们独有的发现,但在对山水F开园的审美态度和心情上,他们也是同中有异,各有特点的。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诗人,抒写了大量以农民生活、生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历来的文学史家称其为隐逸诗人。他因为厌倦了官场巾的迎来送往,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决心归隐。所以,陶渊明是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归田园居的,正如他的《饮洒》其二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有存心远离污秽尘世,那就会觉得居住的地方也远离了这喧嚣繁杂的尘世。谢灵运的寄情山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本不想如此,但因为仕途败落,只有把满腹的心事诉之于山水,才能自慰。然而表面的平静难以掩盖其对政治的热衷之情,于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百般无奈。确切地说这种寄情山水的生活更让他“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谢灵运在写这些山水诗时的心情是迷惘徘徊而又无可奈何的。如果说,谢把游赏吟咏山水,作为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生失意的某种补偿,那么,陶则把归隐的生活、自然田园当作他精神寄托与灵魂归宿之所在。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自谓:“少无适俗韵,性

4、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并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载欣载奔。谢时或以观赏者的身份面对山水自然,而陶则始终是自然田园的朋友。舻丘山’’热爱的天性,使诗人更多地达到与大自然的默契,领悟到自然田园的真趣。谢灵运出身玄学家辈出的大族,这就影响到他在精心描绘一番山水景物后,不由自主会把思路引归抽象玄理,以山水自然引证他哲学式思考的结论。如他的《登石门山最高顶诗》,在写了“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活活夕流驶,嗷嗷夜猿啼”的一段游历见闻后,就扯到“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的哲理。这就产生了谢诗的典型格局:前大半以描绘物

5、象为主,后小半抒写玄理。陶渊明诗中并不是没有丝毫玄理,但他初无玄理横梗胸中。诗人之意本不在玄理,而在于自然人生美的意趣。陶诗中体现出他对自然人生透彻的解悟后含着自然的美的意趣。“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中有真意,即从对自然人生有所领悟而得来。得意忘言,语出《庄子外物》。陶渊明此语是地地道道的玄理了,但这与他所描绘的田园境界,与他对自然人生的审美态度是多么和谐一致。二、审美兴趣与结构特征比较陶谢的山水田园诗,还不难看出,谢较注重对山水局部景观之精妙的刻画与描绘,陶更注重田园整体境界和谐氛围的烘托与传写。谢灵运善于发现和描绘山水景物的特翳释喁释蟹嗍263魏凌拳巍缓蠡缢征与精妙之处

6、。像“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类,但他无意于景物的充分描绘,游观动态每每使他的笔触很快地从某一景物跳到另一景物,所以谢诗略显单薄,尽管许多山水景物描摹得十分微妙生动,但有时景物与景物之间推移转接的节奏过快,似乎显得缺乏内在有机的联系与和谐的过渡。相对陶诗而言,谢注重动态过程中山水景物时间意味上的有序性,而多少有些忽视空间意味上的简洁和有序性。他善于描绘自然风景的动态流程,将异时异地的情绪景物经过提炼浓缩而集中于一篇诗作之中。他的山水诗作常常随游程的推进而移步换形,在千姿百态的山水景物描绘中兴情悟理。陶渊明更加注重整体境界的和谐完善,试图传写出某种氛围

7、、情调。在陶诗中,景物与情思的抒写不像谢那样繁富丽密,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转接过渡与诗人情思的演化进程也是舒缓自然的,没有突兀不谐之感,景物与景物之间,田园风光与诗人情思之间,充盈着一种和谐相融的生机和韵味,成为一个完美整一的艺术境界。如《和郭主簿》其二,“和泽同三春”一句,作为“华华凉秋节”的引子和陪衬,接写道:“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所写景物都有清高素洁的意味,与“清凉素秋节”同一情致。这几句就已描画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