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善于调节情绪控制攻击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善于调节情绪,控制攻击行为课前播放《拍手歌》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善于调节情绪,控制攻击行为”。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案例: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规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
2、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一、攻击行为形成原因 攻击行为形成原因,一般认为是生理,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生理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增期,生理变化很大.生理上的各种激素分泌较为旺盛,导致心律加快,呼吸加强,神经系统忽强忽弱,情绪变化大,控制力差,为攻击行为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二)、心理因素.从小就形成了特强的自尊心,对自尊心受挫十分敏感,强烈.只要受到刺激,心理防卫机制马上就发挥作用,常按照"刺激——受挫——暴怒或攻击形行为"的模式来防卫自己的自尊心.(三)、家庭与社会因素1、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但父母却因工作或其他各方
3、面的原因,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对孩子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孩子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类孩子常会表现出敌意及反叛。另外,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青少年常遭打骂,心里受到压抑,常会选择暴怒或暴力来发泄积怨,也可能是模仿的作用,模仿父母的发泄方式,以使内心达到平衡.102、个人行为霸道引起的打架斗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看见某某同学老实,开始动手欺负一下,结果这位同学接受了现实。这种行为和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后果是欺负这位同学的人渐渐增多。指使别人买东西、命令别人为自己做一些小事等,欺负别人以及被人欺负的心理逐渐膨胀、扭曲、变态,麻烦由此
4、产生。 3、经验习得的结果。“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可以让同学的“怕他”。4、不良嗜好、高消费引起的打架斗殴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中学生容易模仿电视、电影中抽烟、喝酒的行为。如果家长和学校管理不严,防范不力,少数学生就会上瘾。有的学生为了达到吞云吐雾、醉生梦死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5、讲哥们儿义气引起的打架斗殴从群体性事件看,所有参与者都是打架斗殴的受害者。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脑筋,因为一句话或是一支烟、一
5、瓶水,听别人使唤,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这种人长大以后,就是别人的打手、马崽,替人出头,替人背黑锅。正应了那句话“黄狗子吃屎,黑狗子遭殃”。 6、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兴趣单一爱打架的学生,多是学习成绩不很突出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看不到前途和光明,又少有其他有益的兴趣爱好,充沛的精力总要找一个宣泄的突破口,当某种“机缘”降临的时候,他们就会在打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甚至还会在打架中收获来自同类学生的羡慕,满足在其他正当途径中得不得的虚荣心,久而久之,自然就会陷入打架的怪圈。二、攻击行为表现形式1、打架斗殴 这在中学里是经常发生的,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
6、的学生。除此以外就是一伙10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打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 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虑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有认人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帐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在外面去打桌球、玩
7、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航天部上突,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由于休息达有,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2、抢东西 一种是大同学抢小同学的玩具、学习用品或钱等,突然袭击,逃之夭夭,低幼学生无法防备,另一种本校学生勾结社会青年,他提供情报,社会青年实施,他获得小利.3、强索钱财 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