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ID:34453161

大小:799.9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6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_第1页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_第2页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_第3页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_第4页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土壤(Soils),2006,38(4):400—409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①赵首萍“2,赵学强1’2,施卫明卜(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以大田筛选得到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这些品种苗期的吸N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大田N效率不同的品种在苗期水培条件下吸N效率也不相同,并且大田相同类型的品种在苗期N效率也不完全相同。供试7个大田高产品种中只有桂单

2、4号、云粳38和黔育421这3个水稻品种在水培环境中同样保持较其它品种生物量大,N响应高的特性;另外3个大田高产品种南光、予粳7号和4007在苗期N效率表现很差;红稻Vmax虽然很大,但是生物量很小,所以综合表现一般。3个低产品种Elio、抚宁小红芒和黄金糯中,Elio在苗期N效率很高,另外2个品种N效率不高。研究发现,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的生物量)和对NH4+的亲和力(1/Km)以及Vmax是水稻苗期吸N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典型的苗期N高效品种有桂单4号、黔育421、Elio和云粳38,这些品种苗期N累积量高,

3、N响应值高,原因在于桂单4号、黔育421和Elio在水平增加后Vmax都成倍增加,尤其Elio的Vmax一直都很高,而云粳38则主要是靠较高的生物量来获得高吸N量。典型的低效品种有南光、4007、武运粳7号和予粳7号,这些品种N累积量小,N响应值小,原因在于其中前3个品种在N水平增加后Vmax都降低,Km大幅度增加,而予粳7号虽然Vmax稍有增加,但亲和力则降低最大而成为所有品种中最低的,所以综合结果仍是低效。关键词:氮效率;水稻;基因型差异;吸收动力学;氮响应中图分类号:$51l;S143.1氮(N)肥是作物

4、从土壤中吸收量最多的元素,对作物的生命活动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现阶段水稻对N素的利用效率并不高【l】。据估计大田生产中N肥利用率大概在30%。35%之间【2弓】,这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4。91。近几十年来,充分挖掘植物遗传潜力,利用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基因型差异,通过筛选和培育N高效品种来提高N肥利用率的策略;即所谓的生物学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重视110-12]。而明确不同基因型之间N效率不同的生理及生物学机制是N高效育种的基础,同时还要依赖于不同N效率品种的筛选

5、。目前对水稻不同N效率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不同类型品种比较上,如杨肖娥【13】和单玉华【14】的研究。由于不同类型之间遗传背景不同,可比性较差,难以说明问题。因此,本研究选用在大田筛选中得到的同一类型(粳稻)的不同N效率品种为材料,在实验室水培条件下,进一步分析了大田N效率不同品种苗期的N素吸收利用情况,并从吸收动力学角度阐述了N效率不同的可能原因,为研究N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以及从生物学途径提高N素利用率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研究所选用的试验材料是以199个不同来源的粳稻品种在江苏无锡大田3个

6、N水平下,以高于或低于各项指标平均值的30%为标准筛选得到的不同N效率品种10个,另外加入江苏主栽高产品种扬稻6号和武运粳7号作为CK(表1)。1.2方法1.2.1种子萌发及培养条件水稻种子用1%NaCl0浸泡表面消毒30min,37℃黑暗浸种24h,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30390080)资助。}通讯作者(wmshi@issas.ac.cn)作者简介:赵首萍(1976一),女,黑龙江鸡西人,博士后,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研究。E-mail:zhaoshoupin9760320@yahoo.to

7、m.cn万方数据第4期赵首萍等: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401发芽的种子转移到预先放在托盘内的纱网上,托盘内盛112木村B培养液(N水平为NH4N030.5mmol/L,其它元素不变)进行预培养。植株生长室温度:25℃±2"C,相对湿度(RH):75%,光照:300Ue/(m2S2)。昼夜循环:光照14h/黑暗10h。苗龄15天时,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转移到容积为18L的大托盘上培养,每个大托盘为18L营养液/24个孔。培养液中加入硝化抑制剂二氰胺5.89mg/L。管理:每天早晚各调1次pH

8、值到5.5,每天每个大托盘内加入新培养液1L,每隔3天换1次培养液。1.2.2水培条件下不同N效率品种生物量变化情况分析①处理:发芽后在含N为0.5mrno]/LNHaN03的1/2木村B培养液中进行预培养15天后,转入含N为O.5mmol/LNH4N03的完全木村B培养液中。②取样:苗龄28天时,取样。将根部和地上部分开,分别测定干物重、含N量和N累积量。1.2.3动力学吸收参数测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