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49587
大小:263.73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3-06
《东诚教育集团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3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了解)一、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一)法的概念: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发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规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二)法律规范:规范一般可以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大类。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1.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其使用和遵守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其他社会规范既不由国家来制定,也不依靠国
2、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2.在一定的国家中,只有统治阶级的法律规范。其他的社会规范则不同,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可以有不同阶级的规范。3.除习惯法之外,法律规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国家机关用正式文件规定出来,称为具体的制度。其他社会规范不一定采用正式文件的形式。4.法律规范是一般行为规则。它所针对的不是个别的、特定的事或者人,而是适用于大量同类的事或者人;不是只适用一次就完结,而是多次使用的一般规则。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要素构成。(四)法的效力1.关于人的效力各国立法原则不同,大体有3中情况:一是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亦称属人主义。
3、二是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亦称属地主义。三是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2.关于地域的效力;3.关于时间的效力。(五)法的特征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2.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事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六)法得分类2.按照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4.特殊法和一般法(普通法)从调整对象看,适用于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一般调整对象的法律为一般法。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
4、基本框架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法的层级不同,下位法相对于上位法而言,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低于相关上位法的立法。不同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或者同一个安全生产行为作出不同法律规定的,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适用于上位法的规定。上位法没有规定的,可以使用于下位法。下位法的数量一般多于上位法。4.法定安全生产标准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者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具有同样的约束力。法定安全生产标准主要是指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2)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对同一安全生产事项的技术要求,可
5、以高于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但不得与其相抵触。(二)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以分为普通法与特殊法在同一层级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问题的法律适用上,应当使用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三)从法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综合性法与单行法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点章)第一节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使用范围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二、安全生产法的使用范围(掌握)(二)主体和行为的适用法律所谓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
6、,具体包括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个人。《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成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三)排除使用1.《安全生产法》是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无法确定并且没有规定的,它们普遍适用于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2.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现行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不适用《安全
7、生产法》。3.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没有规定的,适用《安全生产法》。4.今后制定和修订有关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时,也要符合《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基本的方针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不应抵触。第二节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一、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
8、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决策人。不能独立行使决策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