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贵州水力发电第18卷第5期 2004年10月GUIZHOUWATERPOWER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的进展陈祖煜,杨 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44)摘 要:总结了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岩土锚固机理、长期耐久性以及安全检测技术等预应力锚固关键技术问题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全程防锈分散压缩型预应力锚索体系,阐明其特点和优势,指出研制和开发新型锚索体系是提高岩土锚固工程安全性的根本途径;提出了预应力锚固技术研究发
2、展的核心问题,阐明了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土木建筑结构;岩土锚固技术;新型锚索体系;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V554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0133(2004)0520005206①史,大致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 岩土锚固技术发展历史回顾111 第一代有黏结无保护预应力锚索对于岩土锚固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已有100多这一类型锚索体系由内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年的历史。早在1890年,在北威尔士的煤矿加固固段组成,至今仍在中国绝大多数交通、水利水电工程中就开始用钢筋加固岩层;1905年,在美国
3、等工程中应用。自由段的钢绞线用油脂保护,由于的矿山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钢筋加固工程;但预应力其防锈可靠性较差,几乎所有的工程最后都通过灌锚索真正得到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浆将自由段封死,因而此类锚索最终变为有黏结无法国在阿尔及利亚Cheurfas混凝土坝加高和缺陷保护型。图1为三峡船闸工程使用的预应力锚索的处理中首次应用了37根10000kN的预应力锚索。设计详图。这类锚索体系存在着以下缺陷:此后,岩土锚固技术迅速发展,现在已普及到世界(1)由于锚索和内锚固段全部在裸露状态下被各国的露天矿的边坡加
4、固、地下开采硐室的支护、回填砂浆充填包裹,一旦回填砂浆体开裂,则在水水利水电工程中坝基的加固、高边坡的稳定的加的浸蚀下锚索极易锈蚀。固、土木建筑中的深基坑的支护等各个领域。据不(2)由于自由段用砂浆灌满,锚索无法随岩体完全统计,国外的各类岩石锚杆已达600余种,锚变形,失去了自由调整的能力,降低了对边坡加固杆年使用量超过215亿根。的效果。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开始在矿山巷(3)此类锚索因需要形成1个预张拉的内锚道中使用锚杆支护。1964年在梅山水库连拱坝左、头,故难以在向上打的钻孔中布置内锚头;同时
5、,右坝肩加固中,首次使用了预应力锚索。1986年由于内锚头是在无压状态下形成的,故难以保证其在重庆松澡矿务局金鸡岩滑坡治理中,应用了锚索注浆的密实性。根据调查,约有10%的锚索内锚抗滑桩技术并取得了成功。20世纪90年代以来,头存在或多或少的注浆不密实的质量问题。锚索框架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滑坡及高边坡治理112 第二代无黏结双层保护锚索中。大规模的边坡锚固工程,当始于漫湾水电站。第二代锚索采用充防锈油脂的聚氯乙稀套管保漫湾水电站由于左岸滑坡,在1990~1992年对左护钢绞线,内锚固段和自由段一次灌浆;同时
6、内锚岸成功布设了2000余根3000kN的预应力锚索。固段还用波纹套管保护,以达到全程防水效果。中这一工程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岩土锚固技术的发国在小浪底水电工程第一次大量使用这种形式的锚展。随之,锚固技术开始在中国的矿山、冶金、水索(见图2)。此类锚索弥补了第一代锚索的缺点:电、交通及土木建筑等领域内推广使用,其应用范a.钢绞线在套管内可自由移动,使整个锚索体系围从坚硬稳定岩石发展到松软破碎岩体,由小巷道①收稿日期:2004206216发展到大跨度硐室,由静荷条件发展到动荷条件,作者简介:陈祖煜(19432)
7、,男,浙江省镇海县人,高级工程由基建工程发展到工程抢险和结构补强。近年来,师(教授级),工学博士,从事边坡和水工建筑物稳定分析研究工作;杨 健(19702),男,上海市人,锚索技术在文物加固中也得了较多的应用,取得了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地质工程与边坡工程研究可喜的成果。回顾岩土工程预应力锚索发展的历工作。·5·第18卷第5期 贵州水力发电 2004年10月随着岩体变形,达到内力调整的目的;b.打上仰固段波纹套管的技术标准和经技术论证的生产厂孔
8、和保证注浆密实的问题也相应获得解决。近年家,所以绝大多数的自由锚只能任内锚头裸露、直来,中国水利水电系统逐渐使用了经保护的钢绞线接与砂浆接触,而真正按国际标准生产的无黏结双(如小湾、紫坪铺等工程),但是由于中国尚无内锚层保护锚索大概仅在小浪底工程中应用过。图1 三峡船闸工程使用的全长有黏结无保护预应力锚索图2 小浪底工程采用的双层保护无黏结锚索113 压缩型、分散型无黏结新型锚索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