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

ID:34441128

大小:538.8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6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_第1页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_第2页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_第3页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_第4页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2期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22010年3月JournalofJinggangsh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r.2010文章编号:1674-8107(2010)02-0061-10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张丽君,范晓林,孟鑫(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发展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方向是必然选择。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选择生态城市道路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文章立足于

2、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给出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性,动态性的建立起西部民族地区评价体系的生态城市五个一级指标和数目不等的二级指标,从而最终建立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8107.2010.02.011一、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然资源丰富、民族种类众多的优势和特点,实现自然资源良性循环利用,促进各民族进步与发展及的基本目标民族间的和谐共荣。(一)总体目标(二)系统目标生态市(

3、含地级行政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由以下系统目标构成: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经济的地市级行政区域。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水平、资源禀赋和民族发展。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1.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环境优美是生态城市对自然环境方面的要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求,即“将自然融入城市、将城市融入自然”,实现[1]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具体包含,合理利用和保的社会

4、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护城市及周边的自然环境;通过改变(建设)城市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要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土①活水平全面提高。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现实,笔者壤、植被等)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的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为:自然生态环境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实现生态环境优美洁净,社会文明公正和谐,经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是否实现环境优发展高效繁荣,最大程度地发挥西部民族地区自美目标,还需要一些具体标准衡量:①具有良好的收稿日期:2009-12-28基金项目:中央民族

5、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及评价体系“(项目编号:985-2-103)。作者简介:1.张丽君(1964-),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研究。2.范晓林(1972-),男,四川南充人,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3.孟鑫(1974-),男,内蒙古包头人,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2003年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2007年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

6、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中,并未对生态市的建设目标作补充,仅就生态市的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进行了修订,对生态市的主要标志未进行修订,故本文仍引用2003年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对生态市标志的描述。62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山川、郊区林地、农业用地得长方式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推广循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②大气环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废弃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垃物排放;②建立生态化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谋求圾、废弃物的处理率和回收

7、利用率高,排除任何超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标的环境污染,环境卫生、空气新鲜、物力环境良的风险;③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生产合理的利用太好;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在开发过程阳能、水、土、气象和农业资源,重视可更新资源的中保护和发展本土植物、野生动物,特别是珍惜生利用,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和物栖息、繁衍、觅食廊道,保证城乡生物有良好的提高食物质量,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④交通、通生存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④合理利用土讯、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也遵循符合生态整地,各类用地分布合理,城乡结构、布局形态、功能

8、体可持续发展原则,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社会综合分区协调,实现城乡空间结构生态化和田园化;⑤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⑤采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自然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