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39589
大小:3.40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3-06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博士学位论文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AClinicalstudyonTreatingSequelaeofApoplexywithDong’SExtraordinaryPoints课题来源:自选学位申请人导师姓名专业名称培养类型培养层次所在学院余康潮黄泳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中医药学院2013年5月20日广州博士学位论文IUllIIIIIIIIIIUIIIIIIIY2406008背景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博士研究生:余康潮指导老师:黄泳教授摘要中风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我国
2、每年中风病发病率约为200万,死亡率约150万人,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会逐年增高,因此防治中风病仍是现今医学界工作的重心。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的救治,绝大多数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三偏症状及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等,其中约15%的存活病人需要照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中风病后遗症的治疗是当今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但目前国际上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针
3、灸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临床上,考虑中风恢复期有效的治法,可以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减轻神经缺损的程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故在整个中风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中风恢复期是指中风发病1个月至半年以内,病程比较长,长期使用十四经穴,容易出现穴位耐受性的问题,导致穴位效应差;而董氏奇穴,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自成一派,现被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中,遂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尝试结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的效果。经查阅相关文献,
4、发现董氏奇穴虽然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应用,但是对中风后遗症的具体疗效,它与常规针中文摘要灸疗法孰优孰劣,还未见相关报道。综上,本研究通过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评价指标,观察董氏奇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为董氏奇穴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临床证据;为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探讨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的疗效作比较,为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1)病例来源和分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均于2011
5、年11月.2012年11月,在南方医院针灸科门诊、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盲法实行单盲法,盲患者。同时实行结果评估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3)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诊断(试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于1996年提出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为脑卒中病者。(4)纳入标准①符合上文诊断标准,男女不限;②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③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配合并坚持治
6、疗者;④发病时间有1-6个月的患者,上、下肢肌力在I~Ⅲ级;⑤自愿接受本疗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5)排除标准①符合上文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确诊,但无明显中风后遗症症Ⅱ博士学位论文状的患者;②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或伴有完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者,或伴有中风后抑郁者;⑨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④年龄/>70岁,或≤40岁者;⑤病程>6月者;⑥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痉挛在1级以上(不包括1级)者;⑦惧怕针刺者;⑧服用与本
7、病治疗无关药物者。(6)中止试验标准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均应中止试验,已超过1/2疗程者,计入疗效统计;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者,计入不良反应病例统计。(7)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脑出血病人给予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等。脑梗死病人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治疗。2.董氏奇穴疗法取穴:以健侧灵骨、大白、中九里,双侧肾关(天皇副穴)为主穴。舌强不语配商丘、正会;肩痛配对侧侧三里、六完;中风手拘挛配对侧重子、重仙。以上穴位可依据患者病情
8、及体位酌情增减。操作:大白向同侧灵骨齐刺0.5.1寸;灵骨向同侧重仙齐刺1.5.2寸;中九里直刺1.2寸后,左右各旁开1寸向其齐刺;肾关向后肾经方向刺1.2寸。得气后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同时嘱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3.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以水沟或百会,双侧内关,患侧极泉、尺泽、委中、足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