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38954
大小:250.7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6
《中国现代化四个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四个主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正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和任何新的思想、学说一样,必须首先从已有的中外思想材料出发,但是它的根源却深藏在以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为基础的实际生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一脉相承,并不是因为它发现或表现了某种“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绝对真理(恩格斯语)”,而是在于它始终置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现实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者、创立者的现实生活和实践基础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父——邓小平,基
2、于对20世纪下半叶人类和世界各国以科技为动力的现代化发展潮流以及中国在其中地位的真切感受,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等。从中共十二大起,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地强调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一性和联动性。邓小平通过论证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中国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理论,形成了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现代化自始至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和本质内涵,本文拟从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点和历史阶段、发展主题入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核、政治前提、经济基础和社会体系等选择、建设的现实矛盾与时代背景,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在现代化的视域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现实关系。一、文化创新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内核的选择与自觉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进步
4、的共同趋势。作为后发大国,中国现代化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和所要完成的发展主题与先发国家相类似,但是在所面临的矛盾性质和解决路径的选择上,有着后发型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沿着历史的踪迹,我们可以发现自19世纪中叶欧美列强入侵、处于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民族遭到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先后经历并依次实现“文化创新”、“政治立国”、“经济转型”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主题,并从21世纪开始进入完成现代化“社会整合”历史主题的新阶段。“文化创新”,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更是贯穿于现代化全过程的发展
5、主题之一。它是任何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心理精神准备,是社会面对新旧文化冲突时所必须做出的选择。新旧文化冲突起源于传统社会遭到现代性倡导者的挑战,后者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主张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新旧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带来社会信仰和道德的磨合和重构。只有当有利于现代化主体的文化价值体系确立起来,现代化建设的才有持续的凝聚力和驱动力。西方先进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分别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实现各自的文化创新,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内趋力。但是后发外生型的中国,传统社会所面临的现代性挑战,主
6、要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现代化所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或缺乏本土资源、或难以从容地经由本土资源发掘和实现转换,最初只能通过学习、引进和借鉴西方现代文明成果加以获得。因此,新旧文化冲突在近代中国被赋予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冲突的形式。近代中国陷入了既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要反对西方列强欺负的两难境地。中国人不断在“固守祖宗之法”和“全盘西化”的两极中摇摆不定。然而由于传统文化价值中现代性因素匮乏,文化守成主义即便是“中体西用”都难以挽救民族危亡。全盘西化,照搬西方文化价值也不能改变中国弱势的国际地位。原因之一是
7、西方的现代性包含有竞争性、排他性基因,引进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竞争、弱肉强食等价值观念,对于在国际上尚处于落后、弱势的中国来说无疑是自陷精神被动、自丧民族主体利益的自杀选择。正是这种两难处境,使得旧的信仰失落、新的价值迟迟难以确立,四万万同胞身心无依、一盘散沙(孙中山语)。无数失败事实说明,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建之前,任何经济政治改革和军事外交抗争都因迷失正确方向而难以奏效。矛盾冲突要求中国建立一种既符合现代化潮流,又能维护中华民族主体地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的
8、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思潮进行了甄别和筛选,他们在众多的西方精神中选择了“科学与人权”(陈独秀语),接着又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中国人选择,就因为她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现代性与批判性的双重精神和品格,最适合近现代中国既要努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完成现代化,又要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欺负以免在现代化过程中丧失民族主体地位的实践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精辟地指出选择马列主义对于中国文化创新的意义:“自从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