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32953
大小:724.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直面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革命”还是“改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9年7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9篁!!童篁兰塑!竺竺堡型竺坚竺!!!旦坠丝皇望!!¥!!!!!呈!塑!兰量型量竺!皇!墅!皇竺!曼!兰竺!:堑垒竺:!直面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革命"还是“改良”?吴时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要】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而未能进入特殊的、微观的、心理学的层面。直面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后实践美学”采取的方法和态度是“革命”:即通过对李泽厚先生早期代表的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的全盘否定,从根本上抛弃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与逻
2、辑起点,另起炉灶,这必然会把美学研究从“科学引向玄学”。而“实践存在论美学”和“新实践美学”采取的方法和态度是“改良”:即在承认实践美学所确立起的宏观的、社会历史的科学视野与思考方向不可全盘否定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与发展”实践美学。比较起来,我们更加赞同“改良”而非“革命”的方法和态度,而我们之所以取这样的立场,是因为实践美学毕竟为我国美学研究确立起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前提,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实践论美学起码的底线,也是把我国美学研究推向深入的基本保证。[关键词]实践美学;理论缺陷;后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新实践美学;
3、理论基础;思想前提[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9)04—0001—07曾几何时,李泽厚先生所代表的“实践美学”流派,以其依托的强大时代背景和无可争锋的理论优势,借着批判唯心主义之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依据,从哲学本体论上解释美的本质、美感、自然美等美学上的根本和重大的问题,从而不仅拉开了实践美学的帷幕,而且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性的美学热潮中锋芒毕露,成为站在风口浪尖的主流美学派别,表征了20世纪中国美学“从介绍转向理论
4、建设迈出的一大步”⋯。然而时过境迁,当历史的车轮与时间的老者在不经意间迈入到全新的2l世纪,李泽厚先生早期代表的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的批评、质疑乃至“告别”。一时间,仿佛实践美学变成了明日黄花,空前绝后的艰难处境与被终结的危险命运,不期而至。至此我们不禁要问,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到底是什么?直面这种理论缺陷,我们采取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态度又应是什么?是像“后实践美学”派论者们那样从根本上抛弃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另起炉灶,“革”实践美学的“命”;还是像“新实践美学”派和“实践存在论美学”派的论者们那样,在承
5、认或部分地承认实践美学所确立起的宏观的、社会历史的科学视野与思考方向不可全盘否定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与发展”实践美学,“改良”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我们该如何客观公允地评价这两种“方法和态度”?在此就上述这些问题,阐述如下。一、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一)实践美学及其理论贡献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引进的,“美学之父”鲍姆嘉通为完成莱布尼兹一沃尔夫学派的哲学体系的建构,决心建立一门与感性知识相应的学问,并以Aesthetic一词来加以命名,意为感觉学、感性学。从此,Aesthetic就成了一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独立
6、的新科学。日本学者中江兆民译Aesthetic为“美学”。后经王国维的介绍,“美学”这一名称就在我国流传开来。到了1957年,从朱光潜对自己以往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进行自我批判开始,借着开展批判朱光潜先生“资产阶级美学思想”之风,在我国迅速掀起了一场美学问题的大讨论,从而使得美学研究从沉寂中苏醒过来,再度引起学界的关注和兴趣,并逐渐走向学理上的探讨和理论上的建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美学是在与朱光潜、蔡[收稿日期]2009-01—10[作者简介】吴时红(1980一),男,湖北咸宁人,浙江大学中文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万方数据2湖北
7、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卷仪等人的美学思想的争论过程中,从苏联美学家万斯洛夫、斯托洛维奇等人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并最终完成其实践美学的理论建设的【l】。李泽厚早期代表的实践美学在我国美学史上的价值和贡献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为我们解决了美的这一根本性质问题,为我们思考美学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正确理论前提”,为“我国美学研究找到了一条通向科学的道路”12】。这是因为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他的一切个人活动包括审美活动在内,总是在社会历史的背景中进行的,本质上都属于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因此,也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社会历史活动的基础上去研究
8、,才能最终找到科学的答案。只有从生成论意义上,从审美关系形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释美、揭示审美现象的奥秘。像诸如“为什么原始人认识不到月亮的美”此类的问题的解答,从本质上看,只能联系人类实践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