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冰心晚年散文的非文本解读_也谈冰心的爱[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2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7No.22004年6月JournalofQingdao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Jun.2004冰心晚年散文的非文本解读X———也谈冰心的爱12胡光璐,刘清香(1.山东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山东淄博255090;2.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冰心晚年散文对理解冰心有独特作用,不可忽视。用非文本解读的方式,从冰心晚年散文入手,分析晚年冰心之爱的特点、爱的成因、爱的价值,呼吁还冰心以公平。关键词:冰心;散文;爱;非文本解读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2、22698(2004)0220047205一、冰心晚年散文不可忽视晚年的冰心,历尽艰辛:在老伴、弟弟、儿子三位充满爱心的冰心在她离去之后,比生前赢得了人亲人被打成右派后,又遭受了文革的摧残(住牛棚、被们更多的爱。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有的作家批斗、扫厕所);80岁后老伴、弟弟去世,自己又患血在世时走红,但身后却渐渐被人遗忘;而有的作家生栓、骨折⋯⋯但苦难磨练后的冰心,没有消沉,而是又前可能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但身后却受到人们更拿起了笔,将整个生命、全部热情和历尽沧桑后的人多的爱戴。冰心属于后者。冰心写作70多年,但直生体验,融入了写作中,变成辉煌的文章。她如烈火至文
3、革,她所提倡的爱也一直没有真正被我国的主流之后再生的凤凰,使“从八十岁开始”的生命,再度焕社会认同,而是被贬低,被歪曲成“资产阶级思想”、发出青春。她为祖国的现代化大业而焦虑、而呐喊、“闺秀文学”。在过分强调斗争哲学而酿成文革灾难而请求;她的心胸如此宽广,灵魂如此圣洁;以这辉煌后,当人人高唱“爱的奉献”、处处呼唤“让世界充满的生命为基础,冰心的散文创作出现了继“五四”以后爱”时,人们才知道了冰心一生实践和提倡的爱是何的第二高峰。这些散文,虽与以前的散文有着一脉相其珍贵!所以,冰心的形象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传的爱的主旨,但包涵着晚年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涵越渺小,而是越来越高
4、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向上升养,从晚年散文中,可感到冰心之爱的博大、深沉。要[1]华,升华为后代文化的太阳。”全面地理解冰心,不能忽视最能直接体现冰心人格的“升华为后代文化的太阳”的,是冰心那博大深沉晚年散文。的爱。冰心用她的一生和全部作品诠释着这种爱,她而且,在重视其“文”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人”,重晚年的散文,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种爱。视对冰心生活、思想的了解。在这方面,笔者赞成冰散文是“把心交给读者”的文体,是最便于读者了心研究专家王柄根先生提出的“非文本解读”的方法。解作者的文体,也是冰心非常喜欢的文体。冰心认为他强调对作家经历的重视,主张文学研究不但要重视“散文是
5、一个能用文字来表达或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家的“文本”(作品),还应重视作家的“非文本”,即[2](P343)的人,可用的最方便、最自由的一种工具。”冰从作家人生经历入手,从其为人、交游入手。笔者认心的创作从散文开始(1919年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为这个方法对研究冰心晚年散文尤其适合,故本文采想》),她的散文的影响最大,数量也最多(近140万用“非文本解读”的方法。字)。理解冰心的爱,散文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二、冰心晚年散文的爱而晚年的散文更有利于认识她的思想、她的爱这里所说的冰心晚年散文,指冰心发表于20世心。正如巴金在《冰心传·序》中所说,晚年的冰心,纪70年代后期至9
6、0年代的250多篇散文。“她的头脑比好些年轻人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锐,对这些散文大体可分为传记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祖国和人民她有更深的爱。”随笔性散文、哲理性散文、写梦散文。X收稿日期:2003204228作者简介:胡光璐(19442),女,北京人,教授。472004年第2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与她以前的散文相比,冰心晚年散文仍以“爱”以八十岁开始”的豪言壮语;她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贯之,但晚年散文所体现的爱得到了扩大与升华,的精神激励自己;她写《霞》,表达自己将整个生命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入人类大生命而“永不止息”的达观与壮志;她写《绿第一,冰心晚年散文中体现
7、的爱更广博、更深沉。的歌》,歌唱崇高的理想和蓬勃的生命;她写《我梦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晚年的手书,她的小翠鸟》,表明自己虽年老体弱、身躯“纤小”,但仍曾把写着这句话的名片做成寿卡,送给亲密的朋友,要不屈不挠、歌声“高亢”。她认为“人活着一天,就有[3](P54)以此表达、传播她的爱的崇高信念,也以此对后人进一天的事‘,事情’是和人的生命一般长短的”,行嘱托。爱是冰心终生的追求。那么冰心之爱的内所以,在近80岁时,她还制订自己的“写作方向和计涵、外延是什么?划”;在84岁时,仍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2](P481)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