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28152
大小:31.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中国古典园林史--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圣经》“伊甸园”】、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天园”】、中国园林体系【“瑶池”、“悬圃”】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各园林体系以及众多风格的园林,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构配方式来加以归纳,有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前者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后者的规划则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
2、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临摹。前者的代表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国园林史后者的典型第一章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的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特点: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2.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3.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
3、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完成对第二阶段园林的总结: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6第三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代表作:中央公园他认为城市必须逐步的趋于园林化较上一阶段,内容和性质上均有所发展、变化特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
4、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取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人与大自然的理性适应状态逐渐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二者之间由前一阶段的敌斥、对立关系又逐渐回归为亲和的关系特点:1.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2.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之中3.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
5、所4.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5.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6.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宏观自然背景:1.中国多山,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总体排列和走向大致顺应于国土地势的宏观轮廓分为五大系列: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北东走向、北西走向、弧形走向,具有世界上山脉的岩石组织成分—岩石性特征的全部类型2.中国多河、湖。绝大多数湖泊为淡水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3.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属最多的国家,被西方
6、学者誉为“园林之母”。“纬向变化”、“垂直带6谱”1.气候普遍为大陆性但也兼具海洋性的特点,变化情况十分复杂,各地干、湿状态差别极大。人文背景:经济方面:封建社会确立的地主小农经济体制,农业为立国之根本。以农民和地主两者为主体的耕、读家族所构建的社区,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分散经营,便成为封建帝国的社会基层结构的主体。成熟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世界居于先进地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极为深刻。形成园林的封闭性和一家一户的分散性的经营。而精耕细作所表现的“园林风光”则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向和审美情趣。政
7、治方面: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政权集于皇帝一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泱泱大国的集权政治的理念在皇帝经营的园林中表现为宏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大一统局面、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在园林发展的后期尤为明显。意识形态方面:儒、道、释三家学说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1.儒家:以“仁”为根本,“礼”为核心,是封建时代意识形态的正统,经典被统治阶级奉为治国安邦的教条。在古典园林中的反映: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之并重、风景式自由布局中含蕴着一种井然的秩序和浓
8、郁的生活气氛。儒家的“君子比德”即美善合一的自然观和“人化自然”的哲理启发人们对大自然山水的尊重,导致古典园林在其生成之际便重视筑山和理水,从而奠定风景式发展方向的基础。“中庸之道”、“和为贵”的思想,更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