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ID:34426451

大小:62.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6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_第1页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_第2页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_第3页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_第4页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篇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第一章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一、矿井灾害因素分析根据新维矿井的地质、煤层、水文等具体情况,对水、火、瓦斯、煤尘、地热和顶底板等灾害因素作如下分析:(一)水灾井田构造中等,断层构造较不发育,主要充水含水层上部为三叠系嘉陵江、铜街子组,下部为二叠系茅口石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其间为飞仙关组裂隙含水层,宣威组、峨嵋山组裂隙弱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煤系地层以上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岩溶含水层,岩溶发育以浅丘为主,以干溶洞、落水洞、漏斗出现,富水性强;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T1t)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溶主要形态为干溶洞、落水洞、漏斗等;这两组岩溶裂隙含水

2、层,裸露面积广。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条件好,但地表相对高差较大,纵横切割较深,地下水渗漏,集中沟谷或以阴河形式排泄,泄水条件好。该层下距煤层甚远,对矿坑充水无影响。煤系底板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岩溶含水层,该层是本区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是供水的良好水源。由于距上部可采煤层远(上距可采煤层176m),其间为宣威组和峨嵋山组相隔,正常情况下,岩溶水对矿井充水无影响。故本矿井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本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是顶板含水层水,其次是老窑积水、地表溪流等。维新井田西北部边界F2、F3、F175断层虽破坏了含水层的连续性,但未造成煤层与岩溶强含水层对

3、口,断层导水性弱,一般对矿井充水无影响;井田浅部小煤矿及老窑10—14采空区积水是矿井另一充水来源。生产中应密切加以防范。(二)火灾据试验资料表明,各可采煤层属自然发火及有可能自然发火倾向的煤层。矿井火灾隐患在以下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1、运输撒落煤炭、未开采的煤炭和开采后丢弃的煤炭;2、各类用电设备,动力电缆、柔性风筒、运输机胶带等聚氯乙烯材料。(三)瓦斯瓦斯是制约矿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加之机械化程度高,开采强度高,瓦斯涌出量较大,因此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采保护层的同时,采取综合抽采措施,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

4、防止瓦斯事故。(四)地温茅口组虽有热容量很大的深循环热水活动,但距煤层远,对矿井无影响。据测温资料表明,除新场井新街向斜轴深部8号煤附近地温为一级热害区外,其余属无高温热害区。(五)顶底板井田内可采煤层顶板局部冒落需要翻拱支护,底板泥岩有一定的底鼓,完整性及稳定性差,因此顶底板灾害将有程度不同的存在。顶板不稳定,有利于开采工作面用垮落法管理顶板,但给顺槽支护带来困难,同时对人员及设备安全带来危害。底板软弱,在地下水浸蚀后,会造成底鼓,从而影响人员通行、设备正常运转和降低通风能力。二、生产作业主要伤害因素分析本矿生产作业主要伤害因素表现在:1、采煤机、机车、掘进机等高

5、速运转设备的伤害。10—142、采煤面、掘进面等场所的煤尘、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3、采煤面、掘进面等场所的炮声、机器噪声的伤害。4、各种电气设备的带电、漏电伤害。5、高空危险作业,高温及高湿环境作业的伤害。6、高压水、高压风的伤害。7、各类有腐蚀性材料的伤害。第二章安全卫生措施一、矿井灾害预防措施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容易自燃,煤尘有爆炸性危险,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井下安全监测系统,对瓦斯、煤尘、温度、风速等进行监测监控,对灾害进行早期预测预防,切实防止灾害的发生。(一)水灾的预防措施本井田煤系顶部主要充水含水层上部为三叠系嘉陵江、铜街子组,下部为二叠

6、系阳新石灰岩、白云岩与泥质石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其间为飞仙关组裂隙含水层,宣威组、峨嵋山组裂隙弱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故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矿井主要充水来源为顶板含水层水,其次是小煤矿及老窑积水、地表溪流、张性断层导水。为防范突水事故的发生,生产中应高度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1、掘进工作面配备探水钻机或地质雷达,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对可能存在导水断层的区域或浅部老空区进行超前探水,经证实无突水危险时,方可继续掘进,以防突然涌水。2、在浅部小煤矿采空区周围,必须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在断层两侧,必须按规定留设足够的断层煤柱。10—143、对井下有突水危险的地区,必

7、须在附近设置防水闸门和闸墙。4、完善矿井排水系统,加强水泵和排水管路的检查和维护,定期清理水沟及水仓。5、在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并将人员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并立即关闭防水闸门等。(二)火灾的预防措施为防止井下电气、运输设备以及其它火灾隐患点发生火灾,设计采取了以下措施:1、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巷道、机电设备硐室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2、在井下主要巷道安装自动监测装置及消防洒水系统。3、在井下设有消防器材库,并配有足够的消防器材。4、在火灾隐患严重的地点(井口、井底车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