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

ID:34419020

大小:334.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_第1页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_第2页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_第3页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_第4页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原·中和·中医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套我们学习l”这对我们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警示。所以,打着反“伪科学”旗号的反中医活动,其作用对于中国,在最好的情况下就是让中国的中医药学在原地踏步,最坏的情况就是让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大幅度倒退,无论好坏情况,我们都要在倒退,因为人家在前进,原地踏步的我们就是相对地在倒退。因此,在对待中医是否“科学”这个问题上,不能动辄挥起“科学”的大棒,简单粗暴地将中医划入“伪科学”、“封建迷信”、“落后”等范畴内,然后一脚踏上去,意欲其永不翻身。我们不应因为中医学自身某些缺陷不足而否认其在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过程中的贡献,以及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多一点“同情式理解”

2、是必要的。理性的学术分析不应容忍“过度的同情”或“一棍子式否定”,那样只会变成“辩护卫士”或执拗批评家。这就要求今人应尽可能地站在中间立场上,对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作出解释,而不轻易为任何偏见或立场所左右。而且,很多时候,要必须深入中医学发展历史的内部结构之中,尤其是站在当事人历史现场的角度,才能避免外在式的肤浅分析。【参考文献:略l中原·中和·中医一一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贾成祥河南中医学院中医文化学学科【摘要l文章查考历史文献论述新密隶属于古郑国,依据新密有关伏羲、岐伯、黄帝的遗迹,论述岐黄文化发端于中原,岐黄文化的酝酿和萌生在中原腹地的新密。同时结合中原文化的特点深入

3、探讨了岐黄文化的根本特质在于中和。作为中医的根本宗旨是源于在中原大地上形成的中和理念。【关键词】中原文化,岐黄文化,中和思想一、岐黄文化根于中原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地区,狭义的中原就是河南。中州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原发地,也是中医文化的发样地。这里不仅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被称为医祖的岐伯、黄帝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和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一样,“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穷神极变”,铸就了岐黄文化的基13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会本理念和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寻根之旅的不断前行

4、,岐黄文化根在河南的印迹越来越清晰。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为举世所公认,河南省新郑市在远古称“有熊”,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日:。(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金代刘文饶的《修德观问道碑记》日:“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

5、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河南新郑属古郑国,与新郑比邻的新密也同样属古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密县)春秋郑新密邑。《春秋·僖公六年》:‘公会齐侯宋公伐郑,围新城。’《左传》:‘诸侯伐郑,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杜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实新密而经言新城者,郑以非时兴土功,齐桓声其罪以告诸侯。’汉置密县。今河南密县东南三十里有古密城,即汉理所。北齐移理于今县东四十里,隋又移于今理。”《诗经》有《郑风》,《郑风》就是古代郑国的民歌。其中有《褰裳》和《溱洧》两首诗都写到“溱洧”。“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褰裳》)“溱与洧,方涣

6、涣兮。”(《溱洧》)“溱洧”均为古郑国河名,均在新密境内。溱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发源于河南密县东北圣水峪,东南会洧水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一名浍水,或又作郐水。并引《说文》:“溱水,在郑国,南入于洧。”洧水,l: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源出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东流经密县会溱水相。东流为双洎河,东流经新郑、长葛、洧川、鄢陵、扶沟入贾鲁河。”并引<左传·襄公元年》:“晋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与洧上。”根据《韩非子》的记载,郐国已被郑桓公所取,至平王东迁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复占其城邑,郐国彻底灭亡。时隔一年,即公元前767年,郑武公灭虢国。公元前765年郑武公将国

7、都由京城南迁于溱洧(今新密境内)。溱洧流域主要在新密市。新密市除尖山乡、袁庄乡和白寨镇靠北部的少数村(浮戏山北坡)属黄河流域外,百分之九十八的版图属溱洧流域。登封市东部的唐庄、卢店、大冶乡镇的部分地区也属溱洧流域。溱水与洧水交汇处约两公里是新密与新郑的界河,因此,新郑西北部也属溱洧流域。‘孟子·离娄》:“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国语·郑语》说:“史伯谓郑桓公日:‘主苤隗而食溱洧。¨更有郑庄公的墓穴就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