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

ID:34418118

大小:6.27 MB

页数:175页

时间:2019-03-05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_第1页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_第2页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_第3页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_第4页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研究生姓名李静指导教师姓名王尧专业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3月25日“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中文提要“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中文提要“空间转向”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仅突破线性时间——历史的束缚,引起当代文化思维范式的转型,同时也为文学空间书写和空间批评开启了广阔的道路。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运用空间理论和空间批评的方法,以1990年代以来中国具有明显空间意识的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以文学和社会形态在地理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等契合为

2、切入点,回到历史具体语境中探寻文学如何运用独特的空间书写方式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参与中国特色的文化自觉的实践,进而探究文学空间与社会各层结构的互动(审判、革命、激活)关系,最终在1990年代以来文学律动的轨迹中建构中国本土化的空间理论,并且洞见21世纪文学空间书写的发展态势。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何认识空间理论视域下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语境。空间理论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实践,全球化本质上是晚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力量在空间的分化和重组,随之而来消费主义的逻辑也是社会运用空间生产和消费的逻辑,并深入到日常生活,逐渐形成

3、一种“全球消费文化”,要警惕其背后“文化霸权”和线性历史的逻辑本质。我们注意到1990年代以来中国也迅速卷入到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消费社会的空间理论可以有所借鉴,但不尽适用于当代中国复杂的多元文化语境,因此需要批判吸收、转化创新。相比较于西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后工业的发展阶段自然孕育出的景观化、冲突性的消费文化空间,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仍是长期以来的中心任务,仍要在“和合文化”理念指引下朝着多元共生而非“斗争性”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的空间生产正在由发达的都市、向中等城市、城镇、广大的农村扩散和蔓延,在城市和村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呈现

4、出中国特色的以消费文化为主体的多元运行机制和空间权力。我们要逐步改变西方帝国为轴心的文化结构,在历史间距(而不是线性)的坐标中,构建面向全球的多元主体、和平交往、文化自觉的实践之路。第二、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对文学空间生产的整体渗透,文学空间成为消费文化的一个“符码”,开始逐渐商品化,它参与着消费文化的生产和消费。首先,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和消费文化的生产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特殊角色得以实现,媒介作为符号具有空间性、权力性和认同性。基于中国消费文化“后发速生”的特点,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众传媒分布表征出自身的特

5、质:在改造吸收西方消费文化的同时,又努力为中国文化传统争取更多话语权,为中国现代化复兴之路提供机遇。其次,文化市场本身为文学空间构建一个平台,而且它对文学空间乃至文化空间的功能实现具有决定的作用。再次,19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对出版领域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出版媒体成为文学空间生产方式的主导者。第三、如何认识19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空间所呈现出的符码。199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的消I中文提要“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费文化提供了新的社会空间,空间的转换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生存方式。与之相应,

6、文学及时捕捉到了这些更新或者创新的空间,以审美的方式表征着消费文化的种种印迹。但需要强调的是消费文化对文学空间的生产不仅仅是一种导向和挤压,文学空间也正在逐步调节自身的存在形态,以各种方式参与并影响着消费文化空间的建构。由此论文第三章到第五章选取了消费语境下当代小说在地理层面上的城市/乡村(怀旧空间、景观空间、隔离空间)、文化层面上的国家/异国/边地(仪式、异国、边地)、社会层面上的公共/私人空间(生存空间、私密空间、日常生活空间)等小说文本几种具有明显空间意识的意象或者景观来进行的解读,试图从中分析文学文本是如何审美地对空间读码/解码的、以及消

7、费文化与各个空间想象之间的复杂纠葛。最后论述空间批评——通往文学空间的旅途。文学空间的生产和消费意味着给人类智能化调整和适应后现代空间秩序提供一个诗意的力量和方式。空间批评是在“第三空间”思维观念与文学研究、文化转向的互动下催生出来的。全球化时空转换背景下的中国空间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相比,已经出现一系列的研究范式的转换。文学具有以文化表征的方式建构异质空间的内在动力和审美诉求,借助空间批评,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在多重阐释中最终得以实现。关键词:“空间转向”19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小说空间批评作者:李静指导教师:王尧(教授)IITheResea

8、rchofContemporaryChineseNovelsin“spatialturn"AbstractTheResearchofC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