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

ID:34410879

大小:168.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_第1页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_第2页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_第3页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_第4页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缘的形成_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3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Vol.29No.3JournalOfTibetNationalitiesInstitute(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May.2008边缘的形成——藏彝走廊中老寨子村的个案研究刘亚玲(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学界在汉族与非汉族交往研究中曾有“涵化即汉化”的倾向,而此观点大有可补正之余地。民国以后,异地汉族迁入位于彝族聚居区的老寨子村。在彝族文化的影响下,其文化产生了“彝化”现象,形成了异于汉文化核心的边缘区。本文以藏彝走廊中金沙江、西溪河并流处的金阳县老寨子村为调

2、查点,回溯了当地汉族的源流,探索了其文化被彝化而形成边缘的过程,据此分析了汉族被彝化的程度、原因等,强调了边缘之为边缘,而非异文化的观点。关键词:边缘;彝化;藏彝走廊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08)03-0057-04一、何为边缘①己的民族特性缺乏自信、心中带有困惑和矛盾的一种状况,表现出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疏离感。在近来研究民族关系的论述中,“边缘”成为一边缘研究,常常也是两种意义兼有的。一个是个较受关注的用语。但与之相关的问题,无论在学对沿边部分的研究,譬如边地、边疆研究,或是地方理还是实践方面都还值得讨论。与中央的二元关系的研究。

3、一个是对有界限的两者王明珂的《华夏边缘》,曾引起广泛的关注。他间的关系及其边界建构的研究,譬如族群边界的研多次谈到“边缘”这个概念且明确指出,“边缘有如究。文化研究者所称的‘边界’(border)及‘边界地带’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古已有之。《礼记·王制》(borderland),但含义更广泛。它或指地理空间的边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这就形成了缘,或指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边缘,或指族群与民族认一个边界。而孔子作《春秋》,持“诸侯用夷礼,则夷同的边缘,或指重大政治社会变迁的时间边缘”[1](P58)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②的观点来处理中原地区可以说包括空间、时间、人

4、物、书写、心性等多方面。华夏民族与边远夷狄少数民族关系。孔子认为夷狄其中一个形象的说法是,研究犹如画圆,只要把边到了中原地区,惯用了华夏文化风俗,他们就成了华界画好,核心无论是否涂鸦,这个圆就形成了[2](P45)。夏族的人;而中原华夏族人如果进入边远地区,惯用但他的边界与边缘的分析是不清晰的,边缘究竟是夷狄文化风俗,他们就要成为夷狄族人。华夷之辨画圆的线条,还是接近线条沿边的部分?是划定界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文化。这个边缘是被文化所模糊线还是模糊界限?了的对象。在这些陈述中,汉族成了相对的中心,而我认为,边缘一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沿边“被夷之”的对象(本文具体到彝化的对象)成

5、了边的部分,靠近界线的。另一个是指同两方面或多方缘。面有关系的。远离中心是其中应有之义。这些往往包含着微弱、落后、未发达等含义,是与那些当下极二、边缘的形成——汉族的彝化受重视的,被称为主流的相对而言的。本文主要从族群角度来阐释边缘的含义。边缘人群常产生对自从汉文化的角度而言,在历史上四川、云南这[收稿日期]2007-12-17[作者简介]刘亚玲(1980-),女,四川成都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57-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些地区是中原王朝统治的较薄弱地区,也是文化地当娃子(奴隶)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祖辈被理上

6、多种文化边缘的重叠交织之处,文化在整体上抓于此地做娃子后逃脱或解救的汉族,其生活习惯具有明显的边缘性。明显有汉族特色(以罗家最为典型)。一种是祖辈被李剑鸣在分析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抓于此地做娃子,直到废除奴隶制度后,才得以自史时,称难入美国主流文化的印第安人文化为“文由的汉族,其生活习俗有明显的彝族的特色。闵家、④化边疆”。而本文使用“文化边缘”一词却有着不同比曲家就是此类的典型。另外少数人因生活所迫,的意义。“文化边疆”更强调一种防御、抵抗的含义,从云南迁到凉山,经营生意或在附近挖煤。在印第安人与白人的关系中,屠杀、强制的占有土笔者在老寨子村居住并进行访谈,记录了相关

7、地,冲突显著。这个词语表现了要用强制手段来同口述资料。化是难以做到,至少是会受到激烈抵抗的。而“文化口述一:罗家是老寨子村的大姓,有近两百人。⑤边缘”是相对于文化中心而言的,它是指在某种文罗仁国家在双河,祖籍江西,清朝时逃避战乱迁至⑥化范围内随着远离中心文化而出现的中心文化特云南巧家八甲,祖父曾“被蛮子抢过来”。“八甲人征淡化的文化区域。它多是由几个文化的交汇而形是出了名的喂不乖,一直找机会逃,逃了抓回来把⑥成的,置身于杂居处,比如:小的聚居区。在这种文眼睛打瞎了还是跑,终于跑脱了。”民国时强抓男化区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