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

ID:34400863

大小:423.9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5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_第1页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_第2页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_第3页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_第4页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高甲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向高甲互动微博weibo.com/xianggaojia2011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归纳记忆表格第一部分中国法制史考点一不同时期的法制思想历史时期法制思想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周公)。西周时期【考点提示】1)德的要求包括三方面:即敬天、敬祖、保民;2)“德教”的内容即为“礼治”,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要按照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德主刑辅,礼刑并用”(董仲舒)西汉中期至唐【考点提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宋代后“明刑弼教”(朱熹)【考点提示】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

2、,而只是刑罚的目的。“中体西用”(沈家本)清末【考点提示】“中体西用”实际上是在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基础上,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的形式特征。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法制改革时期改革内容秦改“法”为“律”,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以吏为师”和“明法重刑”主张,实行“轻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A文帝废肉刑: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刑三百,改斩左趾为笞刑五百,斩右趾为弃市。这次改革从法律上废除了肉刑,但存在“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之缺陷。汉【补充考点】废肉刑之起因:汉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之女缇萦上书文帝B景帝改刑制:

3、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同年,景帝又颁布《箠令》,改革刑具,规定行刑不得换人。此次改革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唐死刑复奏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批准死刑复奏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奠定基础。唐太宗将三复奏改为五复奏。考点三不同时期的刑罚和罪名时期刑罚与罪名(1)徒刑:城旦、舂(五年);鬼薪、白粲(四年);隶臣、妾(三年);司寇、作如司寇(二年);候(一年)秦汉(2)耻辱刑:髡(去发)、耐(或完,留发)(3)死刑:“具五刑”(4)秦朝的渎职犯罪:见知不举、纵囚、失刑、不直罪【考点提示】“失刑”是指

4、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相信自己,必胜!向高甲互动微博weibo.com/xianggaojia(1)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考点提示】故杀与谋杀的区分:有无事先预谋是两者区分的根本标准。谋杀,是指有预谋的故唐代意杀人,包括共同谋杀与单独谋杀。战国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谋杀这一法律概念。谋杀曾长期被看作是必要共犯,但是在唐律中,单独一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明清两代承继了唐律的做法。故杀,是指没有预谋,突然起意的故意杀人。北魏律时出现了故杀的规定。(2)六赃:指《唐律》中规定的六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

5、包括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包括事后受财)、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考点提示】强盗与窃盗的区别在于手段是使用暴力还是隐蔽的方式;受所监临与坐赃的区别在于官吏非法收受财物是否利用了其职权。前者利用了其职权,而后者与职权无关,而其常人也可构成此罪。(1)奸党罪(明太祖时期创设)明代【考点提示】该罪无确定内容,实际是为皇帝任意杀戮功臣宿将提供合法依据。(2)充军(终生充军和永远充军)考点四中国古代的重要法典与各自特色法典名称各自特色铸刑书、铸刑(1)“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鼎与竹刑(2)“铸刑鼎”:公元前51

6、3年,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3)“竹刑”:邓析综合当时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著而成的,虽属私人著作,但影响深远。魏国李悝所作,共六篇《盗法》、《贼法》,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产的法律规定【考点提示】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法经》《网法》(又称《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考点提示】网、捕两篇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杂法》,“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记忆方法】徒弟拿着金银(淫

7、)进城洗(嬉)脚(狡)《具法》,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和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魏律》(2)将“八议”制度(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正式列入法典。【考点提示】“八议入律”,即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1)又称泰始律,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又称为“张杜律”;(2)

8、精减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晋律》(3)在刑名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分则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