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

ID:34377483

大小:4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5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最具代表性观点姓名:武辉学号:20124004036专业:(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二〇一三年六月摘要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原则,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等。本文针对古代教育学家的部分著名思想进行阐述。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进性。关键词:教育心理孔子荀子朱熹王夫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年—前429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

2、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他重视探讨思想的启发,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即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地步,就不要去开导他。“愤”,意思是心里想求通而未能通。朱熹的《论语集注》注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意思是使人获得开导,突破盲点,领悟要旨。朱熹说:“启,谓开其意。”一个人用力思索,求心通还是未得,故生烦闷、着急,看到他这样,才可以开导其意。达不到这种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 “不悱不发”,即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地步,就不要去启

3、发他。“悱”,意思是想说却又无法用言辞表达。朱熹注释说:“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意思是使人获得引发,找到表达自己体会的言辞。朱熹说:“发,谓达其辞。”一个人经过思考已有所领悟,却未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故生惆怅、苦痛,看到他这样,才可以启发他,以达其辞。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告诉他一个角,如果他不能类推出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告诉他了。“隅”,意思是角、角落。隅为角,一角只是事物的一部分。“反”,意思是类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意思是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释道:

4、“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不复”,意思是不再告诉。朱熹说:“复,再告也。”一个人,如果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他的知识和经验还是不够的,故就不要再告诉他了。这句话,主要是在讲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启发教育之道,先要在学生的容色言辞上见到求学的诚意,诚至然后再启发他,启发之后待其自得,这样之后再告诉他。“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简单来说,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

5、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

6、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提倡好学、乐学的情景,他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孔子这是说的一个求知者对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就如学生学

7、习一样,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为学习感到快乐的人,我们现在提倡把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就是让学生达到孔子说的这种境界,只有以学习为乐,才能攻克一切困难。对于学习,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与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从“习相近”的观点出发,他认为人的生活环境应受到重视,要争取积极因素的影响,

8、排除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一方面强调居住环境的选择,主张“里仁为美”;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交往的选择,主张“就有道而正焉”。孔子对其弟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