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

ID:34377305

大小:1.75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05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_第1页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_第2页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_第3页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_第4页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bsl-2与bsl-3实验室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BSL-2及BSL-3實驗室規劃設計第一節生物安全實驗室簡介與基本概念探討一.生物安全準則發展微生物實驗室之工作環境是相當特殊、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工作人員或接近實驗室的人會有罹患特定傳染病的危險。翻閱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不乏在實驗場所受到感染的先例。本世紀初,即有實驗人員受到感染的紀錄,諸如傷寒、霍亂、馬鼻疽、布魯氏菌病、破傷風等。1941年,根據Meger及Edadic的調查,顯示有74位美國實驗工作人員感染了布魯氏菌,並推論處理布魯氏菌之培養基、檢體或吸入含有布魯氏菌屬之氣霧會明顯的危及工作人員。故許多病例都可歸因於傳染物的不當處理或人員缺乏正確操作程序之技術。Su

2、lkin及Pike於1949年開始進行一系列在實驗場所所受到感染的調查報告中,共蒐集222件病毒感染例,其中21件為致死病,且至少1/3的感染途徑與操作傳染性動物或其組織有關,意外事件有27人,佔全部的12%。於1951年,Sulkin及Pike又再次發表5000份問卷調查的結果,文獻中僅引用1342病例中的1/3,布魯氏菌感染遠超過其他的傳染病且與結核病、土拉倫斯菌病,傷寒及鏈球菌感染合計占細菌性傳染的72%,在全部病例中則佔31%,全部病例中的3﹪為致死性,16%為意外事件,絕大多數都是用嘴吸取溶液或針頭及注射筒使用不慎所造成。此報告於1965年又補充641個前次未列入

3、及新的病例,並於1976年累計達3921個病例,布魯氏菌病、傷寒、兔熱病、結核病、肝炎及委內瑞拉馬腦炎是最普遍的感染,意外事件佔全部病例不到20%。有超過80%之感染病例,可能是因工作人員操作這些病原時,暴露於感染性氣霧所致,然此項合理之推斷尚未經實驗證實。1967年,Hanson等人報告428位實驗工作者確實受到節肢動物媒介病毒感染,由於這些實驗人員的意外感染,證實了某些節肢動物媒介病毒會引起人類的疾病,而空氣傳染是最普遍的感染途徑。1974年,Shinhoj的調查報告,指出丹麥化學實驗室人員的肝炎發生率為一般人的七3-1倍,即每年每千人中有2或3個病例。同樣的,1976

4、年Harrington及Shainnon的調查則顯示英國的實驗人員感染結核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五倍。B型肝炎、志賀氏菌病及結核病為英國最盛行的職業病。雖然有上述的調查報告,但實際的感染率則無法得知,但是Harington,Shannon及Shinhoj的結論表示實驗人員罹患肝炎、結核病及至賀氏菌病的比例高於一般大眾。相對於實驗人員受到感染的事實,實驗室的傳染性物質並未威脅到一般大眾。例如1947年到1973年之間,美國疾病及預防管制中心的紀錄顯示,109位實驗人員受到感染,但未對彼等的家人或與之接觸的人造成任何感染,國家動物疾病中心也有類似報告,在1960年到1975年之間發

5、生的18位感染病例,也未曾造成二次病害。有一位Marburg疾病患者在其從醫院離職的2個月以後期太太亦感染同樣之疾病,咸認經由性行為傳染而來。1973年及1978年在英國所發生的兩次實驗室感染,共造成三位感染天花的二次病害,稍早的報告亦記載六位洗衣場雇員被感染了Q熱,肇因於清洗某一實驗室的床單、制服,而該實驗室則從事此病原的工作。此外,該實驗室的一位訪客,也患有Q熱,其中一位立克氏次體研究人員的二位家人,也發現Q熱感染。有另一例子,報告一個管理感染實驗動物的工作人員,他不僅感染了猴子的B病毒,同時也將疾病傳染給妻子。原因可能是病毒由其破皮處進入。這些病例顯示實驗室病原波及公

6、眾的偶發性。1979年,Pike認為預防實驗感染的知識、技術及設備是可被蒐集建立的。然而在美國,卻未有任何法規、準則、操作標準或相關之出版品提供有關從事各種不同本土性或外來感染性病原之技術、設備或其他應有之考量,甚或建議。早先從事感染性病原之實驗室是以”病原體之危險性為分類”一書為參考之依據。此書將傳染性病原及從事其操作之實驗分成四個標準,成為初期”微生物及生物醫學實驗室之生物安全(”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的基本架構。此一版BMBL延續描述微生物學操作、實驗室設備、安全設施及如何依據四個生物安

7、全分類等級來操作有關對人類有傳染性之病原。美國NIH之重組DNA研究之準則中,亦列有生物安全等級一至四,其分類標準是一致的。此四個等級亦含括對使用小型實驗動物之規範,和有關從事傳染性實驗或操作3-2之潛在性危險及該病原生物安全等級之建議事項。從1980年代初期,美國許多實驗室已就此操作標準模式來處理有關從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之研究。即便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被確認為引起AIDS之病原之前。此一標準亦足夠保障實驗工作者操作血媒病原之安全。在”一般的注意事項”之準則下,對從事醫護工作者亦有指導規範之功能。”一般的注意事項”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