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75039
大小:4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5
《教育学章配套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习题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1
2、、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 ,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的局面。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
3、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 》、《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
4、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2、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按年龄大小入不同类型学校的情况。()3、孔丘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4、孔丘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思想中,“性”是指先天素质,“习”13/13是指行为习惯。()5、私学是出孔子首创的,这也是孔子中国传统教育的杰出对贡献之一。()6、孔子所提倡的“爱”是无
5、差别的“爱”,而墨子所提倡的“爱”是有差别的“爱。()7、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四、名词解释题1、学在官府:2、六艺:3、"有教无类":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2、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六、论述题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
6、,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学派和 学派。2、 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3、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4、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或“贤士”,5、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6、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 ”。8、《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 ;“八条目”是 、 、 、 、
7、、 、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 、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10、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2、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4、“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5、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
8、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13/13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 三、判断题()1、孟子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扩充人固有的“善性”的过程。()2、墨家教育中所谓的“博乎道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的教育。()3、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