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模拟试卷十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套1、对混合时产生静电的物料,应加入抗静电剂等。对2、贮罐收料时可以直接从贮罐上部注入。错3、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対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资料。对5、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对职工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使职工既清楚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又了解预防措施,从而使职工主动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对6、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的设备和设施,也包括有关建筑物和构筑物。对7、同一工作场所,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须分别设监测点,同一岗位,可合并设
2、点。对8、危险化学品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无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可先行投产、运行。错9、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各自企业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蔓延,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警。对10、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外,其他牛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对1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广及其他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
3、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对12、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错13、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治理,但不必登记、建档。错14、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人员撤离前应及时指导危险区的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对15、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屮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人,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不用承担任何责任。错16、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对17、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采取
4、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和联络通信、记录措施。对18、化学品安全标签应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喷卬。若要改换包装,则由原生产企业重新粘贴、挂拴、喷印标签。错1&化学品安全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喷印。若要改换包装,则山原生产企业重新粘贴、挂拴、喷印标签。错20、化学品安全标签指的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对21、无论是新型包装、重复使用的包装、还是修理过的包装均应符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试验的要求。对22、建筑Z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
5、起。对23、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在厂内销售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不再办理经营许可证。对24、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对25、运输危脸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船员不需要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错26、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对27、盛装液化气休的容器属压力容器的,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対28、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
6、手段对29、汽车、拖拉机不准进入易燃易爆类物品库房。进入易燃易爆类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是防爆型的;进入可燃固体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装冇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对30、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妥善贮存,加强管理。对31、强制原理中,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对32、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可以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筑。错33、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不需要政府或其他冇关部门的监督与考核。错34、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日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屮文警示说明。对35、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
7、学品登记实行企业申请、两级审核、统一发证、分级管理的原则。対36、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对3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冃、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对38、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危险化学品名称、数量、标识信息、危险性分类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等内容。对39、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