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

ID:34351744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_第1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_第2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_第3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_第4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吴文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职业认同、职业承诺和职业动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最终实现要落实到教师个体,如何促进其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受制于学校制度的量化规约、科层规则、教师自身的精神耗竭及归因偏差等因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困境,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具体有: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合作文化;以创新管理机制为先导,扩大教师的主动发展领域;遵循积极的归因范式,减少习得无助感;挖掘积极的心理解读,发展职业动机等,以期对

2、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困惑;挑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09)02-0040-06   作者简介:吴文胜(1968-),女,浙江绍兴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及教师教育研究。   一、引言   高校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在当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显得尤为迫切。高校教师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学术性与专业性,[1]但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仍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现在的事实是,过

3、于细化的僵硬管理以及激烈的人际竞争关系,使高校多了一层浮躁,挤压了高校教师的自由空间。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理性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专业发展的价值,还原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因素。本文拟结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困惑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引发对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思考。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主要源于职业动机与职业场境间的关联性。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教师们固有的职业基本特性受到冲击,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高校教师理应从职

4、业生活中体会到自豪感和愉悦感。但过度细化的规约机制剥夺了教师的精神满足感,使教育成为机械又繁琐的算计。继而把管理和行为的规范化视作职业成功的标志,将教师的职业行为控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导致行为与结果的分离,弱化了教师职业追求的内驱力。高校管理模式依赖建立理性化的规则、政策和程序,甚至以非人格化的外显形式否决了教师的情感需要和愿望达成,掩盖了教师的困惑,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专业发展困惑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教师处于象牙塔顶,具有近乎完美的职业要求。而现实中,职业的神圣感和现实间存在反差,容易造

5、成内心困惑:一是职业成就感低落。比较其他职业,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巨大的身心资源,相对其报酬,高校教师感觉到自己缺少成就感。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教师威信受到挑战。教学科研的工作成果很难立竿见影,成果的延迟性损害高校教师的成就感。二是职业认同感消减。高校教师一方面被各种管理规约还原为“打工者”,另一方面被市场法则退化为知识的“销售者”,传统的职业认同感受到严峻挑战,面临着外在与自我评价的冲突,社会期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种种失谐,出现自我认同危机,随之伴生的则是教师职业认同危机,影响工

6、作的满意度,产生职业倦怠感。三是职业承诺较低。教师职业承诺是基于其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和依恋,对职业的投入度及教师规范的内化度。随着大学规模的升级,高校教师的地位和尊严面临着新的精神劫难。与那些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知识分子所赢得的社会认同与回报间存在反差。基于目前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容易造成教师的职业承诺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职业动力缺失。高校过度的制度伦理规约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教师的志向,使教师为了遵循纪律规约,完成量化考评而疲于奔命,其“责任伦理”消磨几尽。伴随着教师职业

7、效能感的缺失,教育归因偏差日益显现,继而产生厌教心理,降低职业价值,职业倦怠感伴生,从教激情褪却,对自身和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造成高校教师发展困境的原因包括:   (一)学校制度规约的约束,使高校教师成为规约管理的“打工者”   当前,高校的管理正在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教师逐步由一种“自主创新型”职业被改造成了“被动执行者”。   1.从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看,“规范化管理”是把所有的考核管理指标进行统一的定性与定量化处理,建立一个可以直接用软件来管理的考核体系。这虽然有助于管理的有效性和操

8、作性,但在这种规约化的模式下,教师永远是被动的执行者,大学生也只需接受和听讲,这与高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除了教学,高校教师的其它各项工作也完全被限定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过度细化的理性化管理方式通过建立严格的规章、明确的职责和奖惩措施来实施管理,使教师的职业活动甚至与大工业时代的批量、标准生产方式相一致。   2.高校教师的评价标准普遍倾向于量化方式,缺少质的评价,对教师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