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

ID:34349256

大小:59.36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3-05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_第1页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_第2页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_第3页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_第4页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属矿开采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3一、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3二、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8三、矿井通风方法、主扇工作方式及通风系统情况12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设备配备情况13五、矿井工作制度13第二章开采技术件14一、块边界、位置及与相邻矿块的关系14二、矿体地质条件15三、技术经济条件17四、矿块储量计算17第三章采矿方法的选择17一、采矿方法的技术分析17二、采矿方法的经济分析18第四章采矿方法方案设计20一、矿块结构及参数20二、采准工作21三、切割工作21四、回采工作21第五章安全2

2、5一、安全规程251、安全技术措施262、安全操作规程274、矿山安全避险规定31参考文献32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釆的影响。1.1矿区位置及交通情况宝丰04矿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与宝丰的交界地带其中I〜IV矿段属包头市固阳县小坝梁乡管辖,V矿段属巴彦淖尔市小余太乡管辖,属04矿金矿区西端。III号矿体位于小余太乡东五分子东南约3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09°36130:〜109°43130:北纬:41°011*40$〜41°031*40$。1.2区域地质概况总矿区核实面积0.484km2,通过木次核查V矿段III号矿体的赋

3、矿标高为1670〜1460m,本次设计针对V矿段111号矿体,设计矿区面积为0.2079kn)2矿区东距固阳县金山镇38km,由固阳县金山镇向南距包头市45km,西南距西山嘴镇95km,均由柏油公路相通,交通方便。见图1T。核实区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西端-色尔腾山脉中西部,属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1629〜1708米,相对高差78米左右。矿区地势东高西低,中为山脊分水岭,两侧缓坡而下。基岩出露中等,沟谷发育,平常无地表迳流,多为季节性水流,最高洪水水位0.8〜l.Omo矿区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属于亚高寒区,春季多大风,年最低气温-30°C,最高气温为3

4、2°Co年降水量为192.8〜429.8mm,平均为320.40inin,雨季多集屮于6、7、8月内,以阵雨和暴雨形式为主,雨季多雷电。年蒸发量为1962.4〜2309.2価,蒸发量大于降水量6-7倍。每年10月-翌年4月为冰冻期,冻土层厚度平均1.8叫最大厚度为2.Imo该区处于地震稳定区。仅在矿区南50km包头、达拉特旗、宝丰一带较为活动,且集中在哈业胡同附近。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5,对照烈度为7.5度。1.2.1.地层(一)、太古代(Ar)太古代五台系分布于西狼山一一包格太庙一一

5、玻璃店一带,组成狼山于岭。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混合岩组成;伟晶岩脉。角闪岩脉强烈注入,并剧烈褶皱,物质成分变化很大,难以辨认和恢复原岩面貌,为一套极为复杂的深变质岩系。在伟晶岩中产锐、钢等矿。(二)、元古代(Pt)元古代狼山群分布于狼山南北两侧,组成狼山扇形复背斜两翼,北翼较南翼岀露广,根据较清楚的产状、层序及岩相特征,划分为五个组,南翼缺第五组、北翼缺第一组。1・片岩、片麻岩组(LJ:分布于东升庙与炭窑口两地。下部为麻岩,上部为片岩,该层出露厚400米,未全而岀露地表。2.千枚岩、板岩、灰岩组(L?):分布于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本

6、组由千枚岩、片岩、灰岩、板岩组成。在各地岩相、厚度变化较大,在霍各乞除千枚岩、片岩、灰岩、板岩外,还有条带状石英岩,为富铜矿的含矿层。本组厚度变化很大,在炭窑口厚的940米,在霍各乞厚的1585米,在东升庙厚约515米。与4为整合接触。3•石英岩、片岩组(L3):在炭窑口、东升庙、霍各乞均有出露。本组岩相、厚度变化均比较稳定。下部为云母石英片岩、片状石英岩,上部为薄层一一厚层石英岩,物质成分较单一,各地厚度较相近,厚约500米,L2为整合接触。4•千枚岩、片岩组(L4):分布于赛年仑之南阿拉企图散炭窑口北部。以石英片岩为主,其中夹包板岩、灰岩、千枚岩、黑色

7、石英岩。本组含矿较为普通。厚3500米,与L3为整合接触。5•灰黑色千枚状片岩组(L5):霍各乞Z南亨格利图一带。主要为一套灰黑色含炭的千枚状片岩,其中夹有少量板岩、灰岩及黑色石英岩。本组也有零星矿化。厚大于350米。与L4为整合接触。(三)、石炭二叠系(Cp)石炭二叠系(Cp)零星分布于大坝口、石炭口。下部为砾岩,中部为黑色砂页岩及黑色页岩,上部为石灰岩,石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受热力影响成为大理岩,砾岩、砂岩、页岩未变质。上石炭系仅分布于木区西北之海西褶皱带内。由下面上为红色碎屑岩、灰岩、砂岩夹灰岩、砂砾岩。岩石大部轻微变质,岩相变化不大,表现了沉积特征。

8、1.2.2火成岩本区火成岩出露广泛,特别是海西期花岗岩分布在广大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