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

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

ID:34343641

大小:55.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_第1页
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_第2页
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讲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的精髓,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是中华民族历代精选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自古以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出生在这块中华大地上,古人留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无不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各个方面。目前,我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又加之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道德观念、行为修养整体水平偏低,因而他们往往具有如下的共同个性特点:骄惯、任性、懒惰、自私

2、、依赖性大、怕吃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处事待物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缺乏成功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自信心缺失。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以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如给学生注入新的“抗菌素”,增强学生的免疫力,让学生自觉抵制有害思想道德文化的侵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

3、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包括爱国、立志、律己、礼敬、诚信、奉公、益友、节俭、自强、勤学、仁爱、孝道等美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把仁爱贵和、尊长礼敬、诚信律己、自强砺志等作为美德教育的核心,即“仁、礼、信、砺”。“仁”一一仁爱贵和“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

4、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rti“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5、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礼”一一尊长礼敬“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止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rh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

6、。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在家庭生活中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因此,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敬每一位教职员工;在社会上要尊老爱幼,创设和谐。“信”一一诚信律己“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

7、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老子说:“言,善信”。意叩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木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