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37728
大小:32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5
《沿淮淮北水资源情势及缺水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沿淮淮北水资源情势及缺水对策王振龙刘猛(,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蚌埠233000)[摘要]沿淮淮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供水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淮河干流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该区水资源情势演变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城市超采中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水资源日益短缺问题。这不仅是解决该区日益复杂水资源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供水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关键
2、词]水资源情势;缺水对策;引江济淮;沿淮淮北1区域概况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包括沿淮的蚌埠、淮南两市,以及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和宿州,共6个地市,23个县(市、区),面积3.9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8.4%,人口279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3.4%。地区生产总值1489亿元,约占全省30.5%。沿淮及淮北地区属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水陆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能源基地,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具有工业基础及资源优势,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淮北地区发展列为“861”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两淮一蚌”的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必将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也对区域供水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淮河干流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沿淮淮北城市中深层地下水均有不同的超采,已形成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改变现有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保护修复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2水资源演变及开发利用现状2.1降水量变化根据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52~2010年共59年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99.0mm。五道沟实验区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3.6mm,非汛期(10月~次年5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24.1mm
4、。全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分年代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五道沟实验站年平均降水量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降雨量偏少而90年代和21世纪初偏多。汛期降水量与年降水量类似,自上世纪70年代起分别经历了减少-增多-9/9增多三个过程。非汛期平均雨量在上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所表现出的情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增加和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减少过程,其中80年代至90年代非汛期雨量增加约15%,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减少约17%。表1淮北平原分年代降水量统计单位:mmTable1precipitationofeachdecade年代
5、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1世纪全年降水量均值897.9896.4836.2843.2944.2976.0汛期降水量均值585.0576.0531.4527.3557.4667.1非汛期降水量均值302.2319.1314.7319.7369.0314.62.2淮干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通过对淮干鲁台子站和蚌埠站1951~2010年共60年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得出:(1)沿淮淮北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导致年内径流量分布不均。汛期6~9月份的径流量可以占到全年径流总量的65%。年内径流分布最不均匀的是1982年,汛期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高达82.7%,而2001年仅为17.7%
6、,两者相差4.7倍。(2)从年际变化来看,鲁台子站和蚌埠站径流量整体均呈减少趋势,鲁台子站年径流量减少速率为0.72亿m³/a,其中汛期径流量减少速率为0.31亿m³/a,非汛期径流量减少速率为0.45亿m³/a。蚌埠站年径流量减少速率为0.24亿m³/a,逐年流量过程线图建图2-1。年径流量五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丰枯年份频繁交替出现,而对于汛期径流量和非汛期径流量,其波动性亦有别于年径流量。相对而言,汛期径流量和年径流量的丰枯年份变化的相似程度要比非汛期和全年径流量丰枯年份变化相似度要高,非汛期径流量的年际波动较为平稳。(3)三种小波母函数对鲁台子站年径流序列周期分析结果略有差异
7、,Mexcianhat小波检测结果偏宏观,Morlet小波cmor2-1小波检测可以兼顾微观周期,cmor2-1小波检测能更加准确全面反映周期变化。综合分析得出鲁台子年径流序列2年左右的主周期和8年左右的次周期。9/9图2-1淮干蚌埠站年径流变化过程线2.3区域水资源状况沿淮及淮北地区1956~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8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5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8.5亿m3;该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68.9亿m3,深层地下水为19.6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