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

ID:34322700

大小:61.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_第1页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_第2页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_第3页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_第4页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思路探析田小平(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肯定,但缺乏相应而详尽的作用机制阐释,这严重阻碍了针灸在该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从影响FD发病关键环节的脑肠肽与ICC-GSMC功能网络入手,以SCF/c-Ki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可能为明确阐释电针对胃肠运动的外周调控机制,为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性疾病(FGIDs)的机制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疗法;胃肠疾病;针灸效应【中图分类号】R723.ll【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95-02现代医学认为,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的总称[1],据国内统计,其发病率为18.9%,占消化内科患者数的40%左右。作为一种身心疾病,木病虽然对牛命不构成威胁,由于其发病呈慢性或反复性发作,对人民健康和社会劳动力影响甚严重,因此加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针灸治疗FD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在2007年至2010期间,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号为2006CB504

3、501的资助下所开展的“针刺治疗FD的720例大样木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证实:电针足阳明经特定穴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3个主要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及上腹痛,并且显著提高其牛活质量。有学者⑵通过检索2009年前的中文、外文数据库,以循证医学文献5级分类为级别评估依据,对符合纳入的针灸治疗FD的文献进行逐个排查,最终分析结果证实:FD属于1级针灸病谱,即针灸可以独立地对发病环节进行良性干预或消除。1针灸效应机制研究不足,阻碍了其在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尽管针灸治疗FD的临床疗效确切,然而其确切的机制

4、研究尚待突破,尤其详细、明确阐释针灸调节胃肠功能关键物质及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少之又少。通过对众多医学数据库中检索发现,2000-2013年的针灸治疗FD的资料中,进行手工筛选后得到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108篇,其中82篇为针灸治疗FD的临床疗效观察,26篇涉及到针灸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针灸对FD患者的血浆胃肠激素、胃排空、胃电图、胃运动总功率及血浆代谢物质的调节作用开展试验,结果发现针刺能使FD患者胃电及胃阻抗总功率明显升高,与针刺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电针能升高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TL)含量,降低血浆生长抑素

5、(SS)水平,对胃电频率、B超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变化也有明显改善作用[3-5]o总体而言,近年来针灸治疗FD的机制研究多数还是围绕胃肠激素展开,研究结果均显示针灸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对于与胃肠动力最为密切相关的脑肠肽Ghrelin和CCK方面的研究,未能详尽阐释其对FD发病的作用途径及相关信号通路。因此,就当前针灸治疗FD的机制研究现状而言,还十分不足,亟待相关的详细而明确阐释针灸作用机制的高质量研究。2胃肠动力障碍是FD发病的主要机制,而具有代表性的脑肠肽Ghrelin.CCK及其受体的表达从不同的途径影响着FD患者的

6、胃肠动力胃肠道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⑹,也是目前解释FD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研究表明60%的FD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其中50%以上表现有胃排空延缓和餐后胃窦动力下降[7]。以餐后饱胀为主要症状的FD患者胃内食物在远端胃聚积,显示胃排空减慢与其相关。近年来,脑肠互动(brain-gutinteraction)成为FGIDs研究的热点,人量的研究证实,脑肠轴功能失调是FD发病的重要机制[8]。其中脑肠肽在FD发病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胆囊收缩素(CCK)在影响胃肠动力

7、的机制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多项临床研究[9小]表明:Ghrelin有促进食欲、促进胃酸分泌和类似胃动素样的促进胃排空、增强胃动力的胃肠道运动效应,并与神经肽、增食因子协同作用,其含量与受体表达的异常改变与FD发病有显著相关性。与健康者相比较,FD患者的血清Ghrelin水平偏低,与胃排空相关。CCK作为胃肠激索和神经肽,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外周血液等组织器官中,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近年来的研究[12-15]发现FD患者的空腹血浆CCK浓度及高脂肪餐后的血浆CCK浓度均高于健康者,口浓度与胃的排空率呈反比

8、关系。此外,CCK还能延长胃排空吋间,产生饱腹感抑制摄食行为,且相对于其他胃肠激素,CCK与FD患者联系更紧密,提示CCK升高是导致FD患者胃运动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不难看出,脑肠肽Ghrelin>CCK的含量的变化及受体mRNA表达异常直接影响着胃肠动力,是FD发病的关键物质。3脑肠肽及其受体的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