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ID:34319942

大小:31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5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B【解析】《礼记》中的材料原意是: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墨子主张中的兼爱和尚贤的理想比较符合,故选B;题干中的主张与儒家的“礼”不符,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与法家的专制主义主张不符,故排除AC

2、D。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王夫之“统治者与民休息”的主张,这与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提及的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君民关系”,排除C;题

3、干信息体现不出孔子“仁”的主张,排除D。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概况;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名师点睛】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把握到以下方面: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②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③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④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⑤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的局面。3.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

4、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维护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群众丧失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教义”指的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所谓的“雄主”指的就是中国的君主专制。因此“教义之浸淫”就是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错解了宗教的内涵。D选项是“雄主”的含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影响4.《孝经》中记载:曾参问孝,孔子回答,“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汉董仲舒提出了“父为子纲”的教条。这一变化反映了A

5、.原始儒家思想漠视伦理B.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C.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答案】B【解析】材料“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意为不盲从君父,而是发现他们的错误后,能够进言直谏,及时指出其错误,使他不陷于歧途,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汉董仲舒提出了“父为子纲”则体现了以“孝”为代表的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B符合题意;A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与材料“变化”、比较的主旨不符,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故选B。5.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

6、礼佛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宋佛道盛行,程朱理学初创,只有狠批才能让自己的学问被人认识,到了南宋时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6.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这A.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答案】A【解析】据材料“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重视实物税收,

7、促使农民生产进一步与商品经济分离,这进一步稳固了小农经济的地位,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动荡不安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田庄影响国家税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政府重视实物税收不等于商品经济的萎缩,故D选项错误。故选A。7.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对此恰当的解释是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